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已经进入新常态,但是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却没有跟上节奏。常听有的党员干部私下议论,干事就要担责任,不干事才会不出事;据媒体调查,其中怕“工作上出事”,以64.4%的得票率位居榜首。可见,一些党员干部把“干事”当做“出事”的原因,这种心态严重影响一个地方的发展。
作为党员干部,干事就一定会出事么?当然不是。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不但没有出事,反而成了优秀楷模。还有谷运昌、孔繁森、牛玉儒、林北川……等,干成了那么多群众点赞的大事、难事,也都没有“出事”。因此,把讲规矩守纪律作为不干事的理由,是完全错误的;把敢于担当作为会出事的前因,更是不符合逻辑的。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从过来披露的一些党员干部腐败典型案件来看,他们中的不少人曾是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甚至在岗位上做出过突出贡献。然而,能干大事却也出了大事,不是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就是生活堕落、骄奢淫逸,再就是胡作非为、失职渎职,出事的原因在哪里?说到底都是为了一己私利,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私利己的工具,出事的结果自然是要受到党纪国法的惩罚和制裁。
实践证明,忘了党的宗旨,丢了为官本分,破了纪律底线,出事只是迟早的问题。身为党的干部、人民的勤务员,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分就是无怨无悔为百姓操劳。岂能因为为党和人民干了一点事,就伸手要本钱,心中不平衡?就骄傲自大、利令智昏,不再把党纪国法放在眼里?要知道,政策、原则、规矩、纪律就是党员干部的保护神。离开了这个保护神,今天不出事,明天也会出事;在职不出事,退休也是出事。
多少“能人腐败”,令中央痛心,恨铁不成钢;令百姓惋惜,怒其不争气。党组织和人民培养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很不容易;一名不断成长的党员干部,自身和家人也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既能干事又不出事的党员干部,才是我们事业发展需要的,才是组织最放心、群众最满意的。所以,党组织对待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很慎重的,尤其对于那些埋头干事的党员干部,都是全力支持的。关键是身为党员干部要慎思、慎独、慎微、慎权,要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决不可居功自傲,拿“干事”当“出事”的借口。
“干事”这一理念,落实到实处,就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想干事是一种觉悟,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会干事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一种水平;干成事是一种作风,一种奉献,一种执着;不出事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品质。一位哲学家说过:“如果船长仅仅想保存舰只,他会永远让船停留在港湾”,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都缩手缩脚、不去干事,那党和人民还要我们干什么?找个木偶顶个官帽,还不需耗费公帑。“为官避事平生耻”,不干事也是一种“出事”,同样要追责。
当前,我州扶贫攻坚和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实在耽误不起、懈怠不得。因此,各级党组织对裹足不前的“三寸金莲们”,决不能姑息养懒;更要为甩开膀子一心干事、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营造良好宽松的干事氛围,鼓励他们多干促进地方发展、百姓多得实惠的好事、事实和大事。(古丈县纪委 向卫华)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向卫华
编辑:张交通
本文链接:http://www.zjjlz.gov.cn/content/2016/02/25/6434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