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中旬,有媒体曝光北京街头一些烟酒专卖店公然出售超过限价的香烟,有的香烟甚至卖到一条近4000元。随后,国家烟草专卖局再次发文,要求巩固“天价烟”专项治理成果,防止“天价烟”问题反弹。各地随即对市场开展全面检查。(3月23日 新华网)
“天价烟”因代表奢侈、炫耀性消费,往往与权力腐败相联系,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天价烟”一词最初源于周久耕事件。这位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原局长,因一张照片中的高档香烟被“人肉搜索”,后来查出贪腐问题。
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以及国家对公款消费高档烟酒的禁令,党员干部在公开场合抽高档香烟越来越少。但一些“白皮烟”“测试烟”等非流通渠道的高档香烟,成为个别党员干部消费的新宠。这类“特种烟”的外包装印刷图案精美,开启方式别出心裁,让人一看就觉得“霸气外露”,烟盒的侧面印着“非卖品”“市场测试”等字样。这些所谓“非卖品”,实际上是烟草企业处于开发阶段、供专家品吸的试验品。为了体现与市场上正常销售的卷烟不同,厂商在产品包装上印刷了特殊标签。这类卷烟实际上是没有市场销售价格的。然而,正是“非卖品”这三个字,因为表明了产品的稀缺性而备受青睐。由于国家法律有明文规定,烟草的新产品不能打广告,也不能宣传报道,于是大多数企业选择对一些高端新品开展市场测试。而这些“测试烟”流入市场后往往被人为“炒作”,成为特殊地位、特殊身份的象征。于是乎,“无价胜有价”的“特种烟”成个别党员干部地位、身份的“新标识”。
“天价烟”的悄然重现,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对非流通环节高档“特种烟”的追捧,折射出部分官员仍存“特权心理”,也警示“反四风”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日常市场监督和管理,严查烟草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严肃查处违规商家,真正解决好“天价烟”问题。整治“天价烟”现象,应抓住关键细节和问题,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保持专项治理高压态势,坚持严抓不怠、常抓不懈。
总之,针对当前部分地区出现“天价烟”回潮现象,应当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加强卷烟市场监管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干部作风的监管,避免“天价烟”“熏”坏这几年好不容易营造出的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 (中共吉首市委党校 陈宜波)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陈宜波
编辑:张交通
本文链接:http://www.zjjlz.gov.cn/content/2017/03/29/6425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