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家风正,则政风清
2017-06-20 11:21:06 字号:

  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逢春节,均可见传颂家风的春联挂于堂屋门口。风吹日晒,字迹或许会慢慢模糊,但是好的家风却如春风化雨,护着家、护着国。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家风,说的是“小家”,着眼的是“大家”。2014年3月,习近平重访兰考时会见了焦裕禄的5个子女。二女儿焦守云对总书记说,“我们一定继承好父亲的精神,把家教家风一代代地保持传承下去”。总书记听后,一边点头一边说:“好家风,好家风。”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如此强调家风?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家风是一种德行传承,更是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的根本风气。对领导干部来说,家风关系的不仅是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更关系到党风、政风、国风。而败坏的家风,更有可能成为其身陷囹圄的导火索。

  家风坏,腐败现。“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纵观很多腐败分子的违纪违法行为中,往往有“家族腐败”因素。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帮数见不鲜,甚至“全家总动员”,把公权力变成“私人订制”,最终一起走上不归路。如山东省菏泽市委原常委、统战部原部长刘贞坚把卖官当作生意来经营,夫妻二人开起了“卖官夫妻店”。又如重庆市城口县人大原党组书记、主任于少东,对家庭管教不严,放纵家人,为了儿子的“奢华梦想”,目无党纪,违规操办“豪华婚礼”,更为其开通“致富”捷径。 同时其“贤内助”嚣张跋扈,采取各种手段敛财等等。

  因沾上“家风不正”而身陷囹圄的典型案例,都告诫着党员干部,一定要做到个人感情与党纪国法分清,公权力运用与个人和家庭利益分清、职务行为与私人行为分清,不为亲情所困,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必须对配偶、子女严格要求、严加管教。既要严于律己,又要从严治家;既要把好廉洁自律的“前门”,又要守好家庭防线的“后门”。纪检部门要把家风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突破口,引导领导干部培育好家风、涵养好作风,进而带动党风政风向上向善。

  家风正,则政风清。良好的家风,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人人都有亲情,但决不能逾越党纪国法。过分溺爱子女、纵容家属,必将祸起萧墙。(通讯员:永顺县纪委 刘红)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刘红

编辑:张交通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