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会开成了希望会,完全没达到预期的效果。”日前,在与某单位纪委书记交谈时,他抱怨说,本来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是帮助、教育一名因酒驾而犯错误的同志,谁知发言中,许多党员不是认真、实事求是地指出他的错误并加以严肃批评,而是拐弯抹角地提“希望”:希望加强学习,增强交通意识;希望引以为戒、珍爱生命……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走过了90多年的光辉历程,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因为我们党具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高度自觉,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一个同志犯了错误,除了需要其自身勇于自我批评外,作为领导和同事,也应当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教育,帮助其改正错误。这既是对同志讲感情的表现,也是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表现。
“批评”变“希望”,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为亲者讳。犯错误的同志是自己的朋友、亲信,批评了怕损害其威信和形象,影响其发展前程,出于“关心”和“爱护”,不如提一提希望让他自行去体会。二是怕得罪人。一些领导和同志认为,批评就是不讲面子、不计感情地揭别人的“伤疤”,别人肯定受不了,必然怀恨在心,影响彼此关系不说,甚至还会招来打击报复。于是,甘当“和事佬”,常常以维护团结为由敷衍了事。三是“同病相怜”。自己和被批评的对象犯有类似的错误,自身不正,何以正人。因此,也就不敢理直气壮地去批评;或者怕“惹火烧身”,在批评别人的同时,自己的错误也被揭露出来,于是以希望代替批评。如此种种,都是对同志、对党不负责任的表现。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传家宝是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效武器,要通过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不断洗涤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灵魂,做到对待同志,“不虚美、不掩恶”,有话讲在当前;对待自己,勇于自省自警,敢于自亮“家丑”,促进党的组织健康发展和党员干部健康成长。(桃源县纪委 吴晚婷)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吴晚婷
编辑:张交通
本文链接:http://www.zjjlz.gov.cn/content/2017/06/21/642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