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莫让校园净土被“腐败病毒”侵蚀
2017-06-26 08:19:05 字号: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此两句出自宋真宗赵恒所作的《励学篇》,因为古代人为了博取功名,常常认为只要努力学习,考取功名,美人、财富就都会有,所以这两句话常被用来勉励人们努力读书、学习,沿用至今。其实,从廉政教育层面来说,用这两句话来鼓励学生多读书学习,未免太过功利,将读书的终极目标设置为名利地位,将读书变得功利化,对青少年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在无形中为青少年种下腐败的种子。

  事实上,受现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腐败的种子在学生群体中已有萌芽趋势。在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民义》中,对校园腐败现象已有揭露。剧中,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官场贪腐和一个个让人啧啧称赞的“老戏骨”外,还有陈海的儿子“小皮球”所反映的校园“小腐败”。“我花十五块钱买了个替补队员,也没替补上,是队长和副队长问我们要的,队长收十块,副队长收五块”“我们班里都在做生意,我们班学习委员监督我们背课文,交五块钱就让我们过”,“男同学的理想就是买兰博基尼,女同学的理想就是嫁豪门”。剧中“小皮球”的这一番话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随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调查采访中更是发现, “小皮球”原来不仅仅只存在于电视剧中,在现实生活中,“小皮球”也并不少见,只是程度不同、形式不一。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另外,不少家长觉得,社会复杂,需要让孩子早些明白“社会的险恶”,以至于过早地给孩子灌输所谓的“社会经验”,甚至向孩子炫耀自己的关系学、厚黑学;再者,学校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未能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学校教育是社会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遗传素质、环境(指家庭和儿童生活周围的社会环境)相比,教育在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中是起主导作用的,是能直接影响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因此,廉政建设必须要从校园抓起,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作用。

  要想充分发挥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作用,首先,面对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学生,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老师借结婚、生孩子的机会,大肆收取家长好处,在班级选举时搞“任人唯亲”,赋予个别学生特别权力,身子“歪了”,影子想不斜也难。“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学校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提高廉洁从教意识,自觉抵制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老师言传身教,秉持公正,学生才会效仿老师,对“歪门邪道”避之唯恐不及;其次,教书的同时也要育人,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项教学目标,例如,在戏剧《窦娥冤》的教学中,涉及到贪官桃杌贪赃枉法的情节时,可让学生就此人物的行径进行探讨、批判,引导学生对此种贪腐行为产生厌恶。长期坚持,使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廉洁奉公的精神时刻渗透进课堂之中,必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最后,积极引导学生,家长责无旁贷,如果老师在学校着力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却不断给学生灌输“人情社会”的理念,当着孩子的面口无遮拦,甚至将自己的腐败行径拿来炫耀,那么教师的正确引导,可能会被家长有意无意的言行击得粉碎。所以,学校需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才能共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共促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的功利化思想,校园的“小腐败”不是小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将腐败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从这个意义来说,廉政建设必须从校园开始,必须从学校教育抓起。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计绍玉

编辑:张交通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