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来,他一心为民、尽职尽责,村里人提起他都竖大拇指。现已60多岁的钟阳连,已卸任一年多,却因利用会计职务便利骗取国家补助金3000元一事被群众举报,受到党内警告处分。(8月2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从1998年开始便在坪市村担任村干部,1999年开始,任坪市村村委会会计。可以说十几年来一直为村子的发展而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的干了一辈子,而到了本应光荣卸任、安享晚年之时,却因为骗取3000元补助金这样的蝇头小利而晚节不保,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真可谓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此类“善始却未能善终”的退休前腐败,在近年来的一些贪腐案件中屡见不鲜,甚至有学者称其为“59岁现象”。而事实上,党员干部只有做到“慎终如始”方可避免“59岁现象”的出现。
笔者认为,一些党员干部倒在了这“最后一公里”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一是认为自己“劳苦功高”,补偿下自己是应该的,便把退休前当做“最后的晚餐”,来一次“大快朵颐”;二是认为只要是顺利退休,那便能“安全着陆”,只要熬到退休了,即使反腐败也不会查到自己;三是干部退休前也多处于权力交接的空档期,权力监管往往流于形式,这也为心存侥幸者开了贪腐的方便之门。
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多的贪腐官员在退休后还被送上了被告席,就是在告诫我们:身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必须清晰认识到只要你触碰了纪律“高压线”,就会有被查的一天,即使是退休,也不等于进了“保险箱”,退休前的侥幸更谈不上“软着陆”,丧失信念底线的“最后疯狂”,也必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终究难逃终身追责的“法网”。
古语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于我们的干部来说,开局往往都是克己奉公、清正廉明,但有的干部却不能一以贯之的坚持到底。就如钟阳连一般,其实他当村干部的前十几年都是一心为民、任劳任怨,但就是最后时刻没有抵挡住诱惑,丧失了政治的免疫力,走上了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歧途,最终落得个“行百里者半九十”下场。
有道是,“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要实现晚节可保、平安着陆,就必须要时刻抵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保持定力不松懈,坚守底线不懈怠,时时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始终坚持政治信仰不变、党员本色不褪,用不忘初心、不改初衷的信念,走好这从政之路的“最后一公里”,方能留下真正的好名声。(雁峰区纪委 谭琼飞)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谭琼飞
编辑:张交通
本文链接:http://www.zjjlz.gov.cn/content/2017/09/05/6423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