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很难想象,昔日的“检察官”竟然成了阶下囚!贵州省纳雍县农牧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蔡华被“双开”?这让很多人都诧异。因为,蔡华曾经是一名检察官,担任过纳雍县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还是纳雍县第十一届县纪委委员。但知法懂纪的他却倒在了自己所认为的“小问题”上。(中国纪检监察报,8月31日)
纳雍属国家级贫困县,农业是当地主要经济收入,县农牧局担负着全县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和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属重要岗位,组织上把有司法和纪检岗位任职经验的蔡华放在该岗位,对他寄予厚望。他本应努力工作,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组织的厚爱。可他却没有将心思用在工作上,在蔡华的眼里,他有两不怪:一是礼多人不怪,吃喝送是“小问题”;二是礼多“我”不怪,收点红包“没问题”。于是乎,从“没问题”到“小问题”,再到大问题,最终因骗取国家救灾资金20万元占为己有以及收受他人现金39.2万元和茅台酒2件,蔡华被“双开”了。
现实中,存有这一思想的党员干部恐怕还有不少。一些人对自己身上的小事小节不以为然,对违规违纪的小病小患放置一边,等到“疾在腠理”发展为“病入膏肓”早已为时晚矣,蔡华恰恰就是在“小事小节”面前没有保持足够的定力,把吃喝送认为是小问题,把收红包认为是没问题,又怎能不出事呢?
《明史》载,有个叫曹鼐的人,年轻时任山东泰和典吏,负责维持治安、缉捕盗贼。一次他赴外地抓获一名绝色女贼,来不及回县城,二人单独在一座荒山野庙夜宿。夜间,女贼使出浑身解数相诱,曹鼐几乎把持不住,便用纸片写下了“曹鼐不可”四个字,贴在墙上。过了一会儿,他又揭掉用火烧毁,然后再写,再烧掉,如此反复十多次,总算挨到了天亮,以此办法保住了自身清白。
“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慎独慎微是我国自古以来倡导的一种自我约束精神,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一种修养境界。领导干部自己不管住自己,别人再怎么管也难以管住,因为别人总不可能时时刻刻看着。对领导干部来说,不妨像曹鼐那样,无论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在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的内心领地里,都要做到慎独慎微,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同时,还要做好抓早抓小的“实功”,抓好动辄则咎的“细功”,把自己身上的违纪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才能防止小问题变成大祸害。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抑制不良之事于萌芽阶段很容易,到酿成大祸时再来挽救就很困难了。所以,管住了小事、守住了小节、治愈了小病,才不会有“病入膏肓”时的悔之晚矣。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关键处就那么几步。领导干部在小事小节面前,要时时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惕,才走好人生的每个“十字路口”。(衡东县纪委 申再红)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申再红
编辑:张交通
本文链接:http://www.zjjlz.gov.cn/content/2017/09/11/642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