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中部某省领导到贫困地区调研,看到各类登记表、记录表甚多,各种展板、作战图满墙挂,脸一沉:不把时间用在办实事上,搞这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干什么?(9月6日《人民日报》)
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提出,注意发现和纠正以形式主义等方式对待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仅仅当作口号等突出问题。然而,类似这种“表格成山”“展板成堆”“图册成团”等不重实绩、摆花架子的“四风”怪病,在基层一些地方并未彻底根治。
早前,曾有媒体报道,在扶贫工作中,一个乡镇一年要打坏几台打印机用于打印扶贫资料,同样信息内容的表格要反复填报20多张;云南河口斥资2.7亿元建设的“文化长廊”在建成3年后,又花费3亿元拆除;个别乡镇为迎接领导调研,“人员”未动,“工作”暂停,“材料”先行,干部全体出动扫街扫地,设卡蹲点维稳,定人定时安保,如临大敌。诸如此类怪象,其实是拿“金玉其外”的“乔装打扮”掩盖“花式画皮”的“内里败絮”,本质上还是遭了形式主义罪。
事实上,形式主义是一切工作的“绊脚石”。看起来“高大上”装订成册的“本子”,写得天花乱坠汇报材料的“稿子”,大排场迎接领导的“面子”,都不如群众起身鼓掌、动手点赞的“里子”。
古语有云,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试想,如果党员干部只重形式不求实效,不在田间地头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困,而是沦陷在文山会海里闭门造车,避实就虚摆“花架子”,刷墙抹粉造“空壳子”,“群众家门口的事”没人问、没人管,搞再多的花拳绣腿,行再多的繁文缛节,作再多的表面文章,也不过是隔靴搔痒之举,最终必然是“好经被歪念”,误了“群众事”,生了“干群情”,欠了“民心债”。
为政贵在行。干事“上心”远比资料“上墙”更重要,真抓实干的“硬功”远比花里胡哨的“唱功”来得更实在。作为党员干部,还需拧紧思想的“总开关”,力戒各种形式主义翻版,与“决心在嘴上,行动在会上,落实在纸上”划清界限,用脚踏实地的真抓实干来书写“政绩本”,绝不用花里胡哨的刷墙抹粉去涂抹虚假伪装的“假考卷”。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执纪出重剑,狠治文山会海、花里胡哨式“虚落实”,严惩实事虚做、拉长注水、穿靴戴帽式“造盆景”,矫正错位的政绩观,纠正形式主义不良歪风,当好“清道夫”,做好“护林员”。
“花唱功”不如“真干劲”,“做样子”不如“实打实”。唯有开好“行动”前门,堵住“形式”后门,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见措施、见行动、见成效,方能书写好为官一方的“政绩单”,打造好提拔重用的“软硬件”,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津市市纪委杨琦)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杨琦
编辑:张交通
本文链接:http://www.zjjlz.gov.cn/content/2017/09/11/6422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