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桃源县纪委查处一起扶贫领域典型案件,该县西安镇大水田村党支部书记邓雪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自作主张,对贫困户的危房改造资金实行“一户两做”,搞扶贫平均主义,触碰扶贫纪律底线被查处。
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邓雪飞不是把聪明用在引导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上,而是肆意歪曲,自以为“用活”了国家的扶贫政策。他了解到,国家核发的危房改造资金为每户4000元,而当地的实际标准是仅2000元左右。于是,他于2015年5月主持召开村组干部和党员会对此进行讨论,炮制出“一户两做”的“土政策”,即一户申报资金,分给两户去做,并约定由申请危房改造资金的扶贫户签订一份“同意村里统一调整使用危房改造资金”的承诺书,自2015年开始实行。
当然,邓雪飞利益均沾的“土政策”得到了一部分村民的“拥护”。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正当邓雪飞为自己的“新创意”沾沾自喜之时,信访举报已直达纪检监察部门。
毋庸置疑,精准扶贫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削减贫困,实现城乡一体化、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目的是让处于贫困线下的群众也能共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其特点和关键就在“精准”二字上。有了精准的识别和精准的帮扶,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惠民政策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情施策。显然,邓雪飞擅自出台的“土政策”与国家的扶贫大政方针相违背,以“一户两做”的方式将危房改造资金当做“蛋糕”来分配,擅自扩大政策范围,将不属于危房改造的村民纳入其中,实行“利益”均沾。这不仅违背了精准扶贫政策中优先解决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的住房安全问题的初衷,侵害了危改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平均分配中更隐藏了巨大的村级廉政风险,衍生改变资金用途等问题,极易发生资金分配中的优亲厚友、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助长好逸恶劳、平均主义等不正之风。
由此观之,“一户两做”的“土政策”危害不浅。溯其根本,还是村组干部政治站位不高,对扶贫政策领会不够,法纪意识淡薄造成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村居干部,是扶贫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落实者,更应积极掌握实情,把党的好政策执行到底,把扶贫资金真真切切地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桃源县纪委 吴晚婷 刘玮琳)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吴晚婷 刘玮琳
编辑:张交通
本文链接:http://www.zjjlz.gov.cn/content/2017/09/19/642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