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充分了解贫困户需求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积极宣传政策,助力脱贫攻坚。
当前脱贫攻坚是国家首要任务,要保证贫困户充分享受扶贫政策。一是一些贫困户对于国家政策层面了解不透彻、不清晰,以致于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村民不理解、不配合。二是贫困户希望看到政务流程公开化、公平化。我们应从精准贫困对象纳入程序、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农危改、生态补偿、民政等群众最关心的几个方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开了全面细致的讲解,并认真解答群众疑惑,使村民充分认识到各级党委政府对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决心与信心,增强村民积极主动配合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人人关心脱贫、人人重视脱贫、人人支持脱贫、人人参与脱贫的良好氛围。严厉打击在民生领域、精准扶贫领域出现的腐败现象。如2017年市纪委组织对全市358个贫困村开展“全覆盖、地毯式”工作督查,受理56人主动交代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上缴违纪资金102万元,退还群众22.5万元。此番“亮剑”,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和震慑氛围,彰显党和政府反腐及维护贫困户切身利益的决心,拉近与贫困户的距离。
制定帮扶计划,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贫困户的帮扶需求各异,针对不同结对帮扶对象,需制定合理的帮扶计划,如生产帮扶、就业帮扶、小额信贷、教育帮扶等。楠木岗王志龙因家庭经济负担重、又无一技之长而致贫,帮扶责任人得知他想发展特色种养业,但苦于自身没有启动资金,建议他办理小额金融信贷。从更深层来看,经济的贫困只是外在的表现,思想观念的贫困才是发生贫困的根源。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太重,贫困或弱势,不仅是物质的匮乏,扶贫帮弱也不仅是收入的提高。一方面,帮扶责任人、后盾单位不能一味的给予贫困户财物补助,应改变贫困户思想意识,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如在生产帮扶上,我们对养殖大户给予一定的国家补贴,鼓励其继续发展生产;对不种不养的贫困户则不能享受此类优惠。这种帮扶措施既解决了他们生活中的困难,也鼓励他们勤劳致富,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收获永久的财富。另一方面,大部分贫困家庭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孩子、老人留守农村,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子承父业”外出务工,无法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少数家庭希望子女靠读书走出山区,但又因高昂学费心有余而力不足。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我们需要加大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将优秀人才“引进来”,使乡村学生“走出去”。
利用“互联网+”,成就脱贫新动力。
由于贫困户普遍存在劳动力相对缺乏、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等现状,家庭创收能力弱,家底的薄弱不仅是脱贫的障碍,也影响着他们脱贫的信心。我镇建立“合作联社+合作社/农业公司+产业基地或项目+农户”的生产组织模式。在镇村主导产业发展过程中,提供统一管理、有偿服务等形式,领办创办各类服务实体,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物资、流通、仓储等社会化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为推动生态水稻产业发展,拟整合罗峪、卓家坪、夏家峪、李家庄和张家塔五个村资金,以罗峪生态水稻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为依托成立农业机械联合服务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工厂房,添置农机设备,在为产业发展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同时获得一定的集体收益。和谐村与新方向农业开发公司合作,为其流转土地和宣传发展生猪养殖,获得约定的管理服务工作经费。拟与湖南登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村为单位为其流转农田从事生态水稻生产,从而获得一定的管理服务经费。实现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按照贫困户总人口申请产业扶贫资金,由合作联社在各村之间统筹安排和使用,其利润由贫困人口平均分红。在园区经营过程中,积极购买农业保险,在遭遇异常天气影响时,保障覆盖贫困对象不低于投入园区县财政涉农整合资金8%的分红。
“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发出的响亮声音。我们既要帮助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也要营造脱贫攻坚的良好舆论氛围,更要坚定贫困户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走出贫困的脱贫决心。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彭琳媛
编辑:张交通
本文链接:http://www.zjjlz.gov.cn/content/2018/03/02/6421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