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张家界武陵源:移风易俗引领新风尚
2018-04-12 16:40:07 字号:

  “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何铜初同志,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勤劳善良、热心公益的好品质……”清明节前夕的一天,军地坪街道宝峰路社区白事理事会成员与部分群众一起,用文明、节俭、庄严的追事会送行因病去世的老人。这是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治丧新风的一个缩影。

  武陵源是土家族聚集区,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气,有燃放烟花爆竹、烧香火祭祖的习惯,特别是逢“白事”,都做道场吹打念经、燃放鞭炮治丧,一场丧事需三到五天时间不等,甚至更长。在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同时,已形成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的治丧歪风,既有失送别逝者的肃穆安宁,又惊邻扰民,影响了旅游景区形象。

  今年以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结合实际,继续深入开展“治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活动,把移风易俗、节俭文明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廉政文化进社区的重要工作来抓,并延伸覆盖到当地群众,以此推动社风民风根本好转。

  “我们街道地处城区,带头移风易俗,改掉陈风陋习,应当走在前列”军地坪街道纪工委书记高孝风介绍。

  为了尊重居民的传统民俗习惯,在推行节俭办丧、文明祭祖时,该街道注重宣传引导,通过“一墙六平台”,即1200多平方米文化墙和社区广播、广场舞、微信、便民服务中心、市民学校、道德讲堂等6个平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众参与宣传,在广大群众中树立了丧事简办、厚养薄葬、文明简朴的新风尚。

  “鲜花祭祖,既没有丢掉传统,又很环保,我们很支持!”2月份,军地坪街道画卷路社区第三党小组组长邓克云将一束束淡黄色鲜花,派发到居民家中时受到了大家的纷纷赞成。

  军地坪街道还坚持堵疏结合、规范管理,提倡文明祭祖,街道免费提供鲜花;提倡治丧新风,社区成立白事理事会具体组织;黑名单公告不文明户,红榜张示文明优秀家庭。并将过去街道、社区、居民的由上而下单向管理,变成全民共同治理,制定了《居民文明公约》,推出“七个一”、“两禁止”新规,即:提倡上一柱香、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诵读一篇祭文、扫一墓、拢一坟,禁止燃放鞭炮,禁止挂“清明鸟”,树立文明祭祖清风;明确“一严禁、一必须、两提倡”原则,即:严禁燃放鞭炮、必须开追思会、提倡鲜花祭奠、提倡不做道场。

  “亲人去世了确实很伤心,但社区组织的追事会既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又没有因丧事扰民而受到邻居好评,也是一种安慰……”2月份,画卷路社区居民毛善文在其母亲去世后深有感触地说道。

  共产党员、吴家峪社区居民邓克举在去世前给子孙的遗嘱中提出了“两必须、六不准”的治丧要求,即“过世后必须火葬,必须用骨灰盒不用棺木,不准做道场,不准烧香纸,不准放鞭炮,不准披麻戴孝,不准铺张浪费,不准哭声送别……”去年底他去世后,子孙们严格按照遗嘱执行,赢得了周边群众的普遍赞许。

  移风易俗除陋习,文明节俭树新风。武陵源区推行移风易俗 4个多月以来,辖区的13起丧事办得文明、节俭、绿色,震耳的鞭炮声没有了,扰民的吹打念经现象变少了,街道更干净,环境更美丽,居民幸福指数和游客满意度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相比过去,仅这13起丧事可帮助居民节约支出达30多万元。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武陵源区纪委区监委

编辑:张交通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