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持用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探索工作思路,着力攻坚克难,打出了一整套脱贫攻坚“组合拳”,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预脱贫2670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年底确保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突出党的领导,筑牢战斗堡垒。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推动工作的旗帜,县、乡、村三级联动,形成了三级书记抓扶贫,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大会战格局。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在全县脱贫攻坚中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开展“五个一”抓党建促脱贫主题活动,构建了组织部门牵头、常委领导联点、机关单位联村、乡村组织主战的工作体系。建强基层党组织,出台“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规范权力运行,推行农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实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工程,每年集中开展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集中培训,投入3.8亿完成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134个贫困村建立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出台县驻村帮扶关怀激励机制,将贫困村党建工作纳入派驻单位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提拔重用扶贫干部23名,调整履行抓党建促脱贫不力的乡镇党委书记3名。二是坚持协同作战。按照“县负总责、部门联动、乡镇村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成立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实施高位统筹,成立“一办四组”和十大行业扶贫指挥部协同作战,各乡镇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作为一线阵地实现靠前指挥,各村(居)成立脱贫攻坚作战室作为前沿哨实施重点突击,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指挥体系,畅通指令,规范流程,严格纪律,保证了各级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三是坚持责任上肩。构建“谁主体、谁主责,谁主管、谁主抓,谁联系、谁包干”的责任体系,扣紧压实县指挥部、各行业指挥部的指挥统筹责任,县级领导一岗双责的领导责任,乡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的一线主体责任,行业扶贫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人的帮扶责任等“五个责任”,明确各级职责,压实工作任务,层层签订军令状。建立脱贫摘帽责任体系,逐项逐条分解乡镇及部门任务指标,做到项项有责任单位、件件有责任人,各项指标有序推进、群众增收有效落实。四是坚持科学部署。两年来共召开县委常委会议43次、县政府常务会议19次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全县性工作会议15次,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18次。先后出台了《关于扶贫攻坚五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9年)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以及分年度的实施方案,在脱贫摘帽大决战之年,分季度压茬开展春风行动、夏季攻势、秋季攻坚、冬季摘帽四大行动,着力实施扶贫领域“十大工程”,在百日冲刺阶段深入开展“五个全覆盖”和“三清零”行动,确保优势兵力、优势资源、优势要素集聚在脱贫攻坚战场上。
突出“三个导向”,凝聚战斗共识。一是坚持目标导向。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慈利县2018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县委县政府全面对标对表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三套指标体系,明确整县脱贫摘帽的总体目标为达到四个确保,即确保2018年底贫困县摘帽,确保所有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顺利出列,确保2018年底26702名拟脱贫人口及已脱贫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确保脱贫攻坚年度考核提档进位,明确目标任务、职责要求、工作重点、保障措施,实现干有标准、做有规范。同时,起草出台《慈利县提高脱贫质量促进稳定脱贫两年行动计划2019—2020年》,确保实现“当前脱贫、近期稳定、远期跨越”。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对中央巡视、国务院督查、省交通厅常态化联点督查、市县巡察以及上级各种检查督查交办的问题,按照“坚持攻坚目标,确保责任落实,坚持精准方略、确保整改到位”的原则,实行“一单五制”痕迹式管理,做到“一个问题、一名责任人、一抓到底”,开展问题大清零行动,深入剖析,全面整改,举一反三,确保限定时间内整改到位。加强对涉贫领域信访舆情处置力度,出台《慈利县关于加强扶贫领域信访及舆情处置工作实施意见》,截止目前,中央、省、市交办的236件信访件、县本级48件信访件中,已按时办结回复279件,5件正在办理中。三是坚持质量导向。咬定目标不松紧,严格坚持现行扶贫标准,严格围绕国家、省脱贫摘帽验收程序和标准,既不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调高标准吊高胃口。全面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创业扶贫、兜底扶贫、文化扶贫、科技扶贫、生态扶贫等各项政策,不断提升脱贫成效。
突出资源整合,形成战斗合力。一是干部力量向脱贫一线整合。从县直机关选派93支驻村工作队和282名干部驻村工作,安排8648名干部开展结对帮扶。今年6月份起,县直单位帮扶的47个预脱贫村第一书记全部调整为县直科局党员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县直机关40岁以下、乡镇工作经历不满2年的科级干部原则上都要安排到脱贫任务较重的乡镇挂职,选派了73名科技副乡(镇)长、71名省市县科技特派员进驻贫困村;县直单位抽调的乡镇工作人员在今年6月底前已全部退回乡镇,干部力量更加集中。二是各大产业向脱贫一线整合。按照“四跟四走”工作思路,着力打造“五大板块”产业扶贫项目:“硒有慈利”品牌建设、扶贫龙头企业、扶贫新型经营主体、特色产业基地(设施)建设、培育致富示范户。相继开展“硒有慈利”年货节、“硒有慈利”产业精准扶贫暨杜仲王雄花开媒体采风等大型品牌推介活动,品牌已成为引领农业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的核心。大力开展乡村旅游扶贫,推介拓展禾田居山谷、红岩岭等15条精品户外旅游线路,创新培育旅游精准扶贫“四种模式”(景区辐射模式、休闲体验模式、节会赛事模式和新兴业态模式),得到省委高度重视,我县成功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三是社会力量向脱贫一线整合。大力推进社会扶贫,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大扶贫格局。全县共有60家非公企业、35个基层商会参与帮扶工作,落实产业扶贫项目130个,惠及贫困人口近2万人。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实施6个扶贫项目共帮扶贫困户1994户5117人。开展了“我想有个家”安居工程公益募捐活动。贫困户和爱心人士中国社会扶贫网注册数分别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数的78%和45%,注册信息管理员521名,发起贫困需求成功对接的累计数量达15727件。
突出作风优良,提升战斗士气。一是改进工作作风。开展“深入贫困村、集中解难题”调研月活动,县级领导严格落实包乡联村责任,实行县级领导联点双月督查评估机制,在“百日冲刺”阶段实行一周一调度,积极开展县领导“夜访夜查”活动。全面开展“对标帮扶周”“空城行动周”行动,实行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五天四夜”驻村帮扶制度,全县所有干部在“百日冲刺”期间取消节假日休息,全力以赴抓好脱贫退出对标攻坚工作。二是建立考核体系。对照三套指标体系,严格“全面达标、群众认可”标准,出台《慈利县2018年贫困退出验收实施方案》《慈利县2018年贫困退出县级验收复核工作方案》,细化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抽调业务骨干组成13个督查指导组,采取“听情况、查资料、看现场、访农户、交问题、作讲评、促整改”的方式,对各乡镇、各村(居)、各行业扶贫单位开展巡回督查指导,交办问题,通报结果。抽调110名精锐战队组成26个贫困退出县级复核组,扎实开展贫困退出复核工作,杜绝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三是高悬问责利剑。持续推进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持续开展“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厉问责“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创新开展“一季一主题”工作模式,针对扶贫领域重点问题和线索分季度开展了专项整治。截止2018年10月底,全县已办理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393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39人,移送司法机关7人,追缴违纪资金276万元,退还群众资金58万元。
当前,对标“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标准自查自评,慈利县2018年预脱贫贫困户实现了脱贫验收的“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拟退出的73个贫困村和以前年度退出的61个贫困村达到了“一个确保、两个完善”标准;慈利县综合贫困发生率为1.01%,错退率为0,漏评率为0,群众认可度95%,达到了脱贫摘帽标准。接下来慈利县将坚持焦点不散、靶心不变,全面做好迎接省级年度考核评估准备工作,决胜脱贫摘帽。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慈利扶贫
编辑:张交通
本文链接:http://www.zjjlz.gov.cn/content/2018/11/28/6419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