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0日从湖北省纪委了解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系统3009人收受回扣,回扣金额223.01万元。多名领导干部涉及购买校服等领域腐败。恩施州纪委驻州教育局纪检组组长闵立,因落实监督责任不力被免职。(8月21日 《中国青年报》)
近几年,“教育腐败”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海南海口市49名教育干部因违法违纪被查处,,深圳7名小学校长一年多来落马、辽宁本溪某中学原校长张晓霞受贿千万元、浙江12名中小学校长被学生午餐费“撂倒”……
我们都知道“教育本是清贫事”。选择了教育,便选择了清贫。然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教育系统的某些单位、有的领导干部,乃至“一线”的部分班主任,不仅不守做人为官的“底线”,反而收回扣谋“灰色”利益,失了党性,丢了师德,更自毁了形象。
教育系统的腐败易发点,主要体现在招生录取、基建工程、设备图书采购、科研项目、干部任用、教师调动、补课收费以及教师节、元旦春节等节日收受礼金、购物卡等。教书育人的“净土”被腐败污染。令人思之,无不痛心。
事实表明,哪里有不受监督的权力,哪里就有腐败横行,素称“清水衙门”的教育部门也不会例外。“教育腐败”之所以屡打不决,主要某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生活情趣低俗腐化堕落,不学习、不懂法,经不起诱惑和拉拢,人生无底线,心中无敬畏,视党纪国法、规章制度为“纸老虎”、“稻草人”。
“育人之地,岂容老虎横行、苍蝇乱飞”。遏制“教育腐败”,一是抓从严问责,从经费“重灾区”入手,从重从快查处一批有影响力案件,以儆效尤;二是抓常态监管,堵塞制度“漏洞”,引入外部监管,尤其要重点监管“一把手”、后勤管理人员;三是抓防范机制,强化师德教育、推行校务公开、实行“阳关采购”,分权关键职位、抓实财务审核。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腐败是社会危害最大的腐败”,遏制“教育腐败”,党和政府要下“功夫”、出实招,坚持“零容忍”不动摇、坚持“一查到底”不姑息、坚持“抓早抓小”不懈怠,切莫对教育“蛀虫”之害视而不见。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