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家风·传承】(16))女革命家曾志:开怀天下事,不言身与家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宜章县纪委、宜章县史志办 编辑:张交通 2016-08-24 08:14:57
 

  

 

  曾志(1911-1998) 湖南郴州人。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组织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曾志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原名曾昭学。因祖父和母亲重视教育,曾志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在新知识新文化的影响下,她15岁投身革命,改名曾志,为党和人民艰苦奋斗了一生,将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她的高尚品德和优秀情操,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称赞。

  

 

  ▲陶铸与曾志

  忠于革命 毫不顾私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曾志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为了革命,什么都可以放弃。

  1938年曾志与正在福州从事地下工作的陶铸同志结婚,育有一女陶斯亮。1945年,曾志患了阑尾炎,考虑到日后还有许多大战要打,于是在做手术的同时做了绝育手术。术后不久,根据党的需要,他们被派往东北战场组织敌后游击斗争。临行时,曾志恋恋不舍地把4岁的陶斯亮留在延安保育院,交给了长征战士杨顺卿。曾志不知自己有生之年是否还能和女儿团聚,对杨顺卿说:“我们把这个孩子托付给你了,如果我们回不来,这个孩子就是你的。”她和陶铸在向毛主席辞行时明确表示:“为了革命,决不考虑个人得失,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当时毛主席充满激情地赞叹道:“这才是陶铸和曾志!”在艰苦岁月里,每当革命和家庭生活发生矛盾时,曾志总是这样“开怀天下事,不言身与家”。

  

 

  ▲毛泽东与陶铸、曾志合影

  坚定信念 毫不动摇

  1969年初,陶铸被查出患了癌症。9月的一天,曾志被告知因中苏关系紧张,组织决定将陶铸疏散到安徽合肥。

  看着重病在床的丈夫,曾志没有说话,想把这痛苦的消息晚点告诉陶铸。然而,什么也瞒不过相依为命几十年的丈夫,陶铸轻声说:“告诉我吧,什么事?”话语中透着对一切事件都能泰然处之的平静。于是曾志说明发生的一切。

  陶铸拉过妻子的手,从身边拿出一张纸片递给她。曾志打开纸片,只见上面是用钢笔写的一首诗——《赠曾志》。诗中写道:“重上战场我亦雄,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曾志捧着丈夫的诗作看了又看,然后小心翼翼地卷起,一针一线地缝到了衣服里……最后,陶铸和曾志服从组织的安排,坚定理想和信念毫不动摇。

  

 

  ▲陶铸、曾志和女儿陶斯亮

  恪守原则 毫不含糊

  曾志一生国事家事经纬分明,这已成为她做人做事的原则。

  这种原则的恪守,即便在她生命的最后关头也毫不含糊,她想的依然是国家,忘的依然是自己。曾志生前就立遗嘱要求亲属: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里设灵堂;京外家里人不要来奔丧;北京的任何战友都不要通知打搅;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绝不要搞什么仪式,静悄悄的,三个月后再发讣告,只登消息,不要写简历生平。”“我想这样做才是真正做到节约不铺张……让我死后做一名彻底的丧事改革者!”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