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通报3起“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典型案例。药山镇杨坝垱村支部原副书记黄江套取危房改造资金问题;药山镇民政和劳动保障站副站长杨文祥克扣截留大病医疗救助资金问题;新洲镇政府原民政专干向华军克扣大病医疗救助资金问题,他们三人都受到了相应的党纪处分。(三湘风纪网)
自2016年3月湖南省部署启动“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活动以来,专项整治的疾风暴雨,让形形色色的“拔毛者”露出真容,有的在公用经费中“取”,有的在项目资金中“套”,有的在为民办事中“要”,有的在惠民资金中“截”,有的在集体资产中“占”,有的在征地拆迁中“瞒”……“八仙过海”式的“拔毛”手法触目惊心,更发人深省。
“毛”虽轻,拔掉的是群众解决温饱的生活费,甚至是“救命钱”;“毛”虽小,拔掉的却是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获得感;“毛”虽少,拔掉的却是公道人心,损害的是群众切身利益,挥霍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侵蚀党群干群关系,甚至危及基层政权的稳定。
经过专项整治,“雁过拔毛”式腐败虽然势头得到遏制,但湖南省纪委调研显示,其存量仍居高不下,且呈现出涉案金额越来越高、手段日益复杂隐蔽、作案“协作”程度越来越高等新趋势,而且其分布领域广、涉及人数多,具有顽固性,易死灰复燃。
为何有如此多的“拔毛者”敢于伸出“黑手”?究其原因,无外乎一是自私自利之心作祟,认为经过自己之手的钱不捞点“好处费”心有不甘;二是漠视群众生活,不关心群众疾苦,服务群众的意识差;三是漠视党纪国法,明知是违法乱纪的行为,却认为能瞒天过海,不被察觉,党纪国法在“拔毛者”心中形同虚设。
要抓住“雁过拔毛”的“黑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真正让“拔毛者”的手不敢伸、不愿伸、不能伸。首先,务必增强勤政为民的思想。俯身甘为孺子牛,这是基层干部服务群众应有的职责和态度,应该摈弃“官本位”思想,真正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真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和权力,真正为民谋利益,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其次,务必实现政务公开透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不解决阳光公开的问题,专项整治只能停留在被动处置上,对涉及民生的政务,必须做到敢于公开,实现政务、财务透明化、公开化。再次,依托互联网拓宽监督举报渠道。可以充分借鉴麻阳县“互联网+监督”的探索,让数据入库,惠民政策怎么样、实发金额多少、补贴对象信息等一览无余,让群众能通过两微一端便捷的参与监督,让大数据信息“碰撞”分析显出威力。最后,务必加强腐败惩治力度。既要强化查处贪污腐败官员,让其没有立足之地,形成强大的震慑力;还需进一步完善制度,扎紧制度的“篱笆墙”,用严格的制度铲除权力腐败和权力寻租的土壤,让高压举措惩治腐败成为常态。
“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外科手术”式的专项治理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根本的还需从“病因”入手,祛除病根,巩固治理成果,让“拔毛者”无处遁形。(津市市纪委)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