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师徒跋山涉水,一路降妖除魔,共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到达灵山参见如来佛祖。本以为大功告成,怎知阿傩、伽叶二位尊者竟索要人事,唐僧告知不曾备人事,两位尊者就将无字白本交给唐僧,直到唐僧奉上紫金钵盂,才得到真经。
看过《西游记》的人,相信都会记得这个桥段,甚至会比师徒四人一路上“打怪升级”的诸多情节印象深刻。究其原因,无外乎在世人的脑海中“西方极乐世界”应该是平和无争、风清气正的所在。而正是在这个人们意想不到的“清净之地”,却出现了索要人事、雁过拔毛的“异类”行径,大大出乎观者所料。
人们常说小说是现实的升华。合上书本回到现实,翻看近年来的新闻我们不难发现,在那些被公认的“清水衙门”里,类似于“二尊者”的人物并不在少数。比如媒体曾经曝光的从动物“口中夺食”,贪污1400余万元的北京动物园原副园长肖绍祥;广西北流市白马镇中心学校原校长苏恒拿学生伙食费养情妇;南通市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原园长张梅琴涉嫌贪污、受贿;武汉市福利院原院长陈礼杰一年之中捞了13万元好处……
其实,无论“清水”还是“肥水”,只要是“衙门”就都拥有相应的权力,有权力就有滥用和寻租的可能。而当权力可以换取利益,而且缺乏监督时,“衙门”也就不再“清”。此类部门个别人员“零打碎敲”的腐败看似危害不大,但他们往往都直接面对基层百姓,手中权力关系着百姓的切身利益。所谓“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如此积少成多侵害的是民生政策的“红利”和基层群众的利益,其危害不容小觑。
唐代大诗人杜牧说过:“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清水衙门”中的贪腐案件频发警醒着监管部门,只要有权力存在,就必须有相关的监督制约机制。不能仅仅盯住那些所谓的“肥差部门”,而对所谓的“清水衙门”就掉以轻心削弱监管甚至不管。正如有专家提出,再偏的部门、再小的权力,只要监管和制衡机制不到位,都可能滋生“硕鼠”。
对于反腐来说,“衙门”本没有“清水”“肥水”之分,只有把反腐败的平台打造得更坚固一点、网络收得更紧一点,形成不敢腐、不能腐的有效机制,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让所有“衙门”真正“清”起来。(星纪轩)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