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让教师“节礼”成浸染校园的“污垢”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十千 编辑:张交通 2017-09-11 08:56:53
 

  逢年过节,送点礼物本是中国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在9月10日这个有些“特殊”的节日,“节礼”却成为了横在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一道“难题”。学生家长带着不太情愿的“节礼”走进学校,表面是对老师“祝福”,实则是“侵染”了校园“污垢”,腐蚀着学生的纯真心灵。

  随着教育的地位越来越显重要,教师的地位也随之提升起来。作为家长,希望孩子得到老师的重视,成为重点培养对象;而作为学生,也希望讨得老师的喜欢和“宠爱”。“教师节”到来的日子里终于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因此,部分学生或学生家长出于传统的尊师重教美德,从感激师恩角度给老师送上水果、鲜花、贺卡之类的象征性节日礼物,表达纯洁的师生情感。也有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超出情感的范畴,认为送的越多,送的越贵,家长越有面子,学生在教师心中位置越重,导致学生和学生家长互相攀比,有的送现金、有的送衣服、有的送金银首饰,甚至有的送汽车,使原本纯洁、高尚的师生情意,变得世俗、功利。更有极少数教师把教师节送礼当成一种交易,对没有送礼的学生进行歧视,不是对学生不重视,就是在安排座位上、课堂教学上、学生生活上进行刁难,导致一些本来不打算送礼的学生和学生家长,迫于不受到教师刁难和歧视,而被迫送礼。

  为了净化教师节送礼歪风,倡导和谐廉洁的师生关系,倡导尊师重教氛围。笔者认为,通过开展多渠道地宣传教育,倡导全社会的尊师重教氛围,更多地关爱教师,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更多地从精神层面来激励教师,尊敬教师。加强师德教育。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学习贯彻作风建设“八项规定”及有关廉洁过节日的工作要求,自觉抵制“教师节”送礼、送物不正之风,节俭过教师节。提高教师待遇。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的经济待遇,完善教师保障体系,解决教师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加大查处力度。纪检监察、教育等部门要下发有关规定,设立举报电话,查处典型案件并通报曝光。(桃源县纪委 十千)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