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勇于担当让扶贫资金少“睡大觉”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汪媚 编辑:张交通 2017-09-13 09:43:28
 

  日前,审计署发布第二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抽查的59个贫困县中,12个县财政资金统筹盘活不到位、项目推进缓慢,导致6226.11万元资金结存1年以上,其中5585.07万元结存2年以上。(人民日报 9月10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阶段,可是关键时刻,却存在如此大笔扶贫资金“睡大觉”的情况,实在是与国家政策背道而驰,让扶贫政策大打折扣,造成资源浪费,影响贫困群众脱贫信心。

  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贫困群众脱贫的速度,每一笔钱到没到位,用没用好,直接影响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进度。

  为何会存在扶贫资金“睡大觉”的情况,原因值得我们深究。其一是扶贫资金“不好花”,政策与现实存在偏差;其二是扶贫资金“不敢花”,一些干部怕担责、怕风险,把扶贫资金当成“烫手山芋”;其三是扶贫资金“不愿花”,不愿用在扶贫领域而想着挪作他用,或是中饱私囊;其四是扶贫资金“不会花”,有钱没有好项目,无用武之地。

  由此可见,扶贫资金“睡大觉”的原因既有制度层面的问题,也有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存在懒政行为。要让扶贫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是需要党员干部敢担当想作为、真担当善作为、愿担当敢作为。

  首先要破除“为官不为”想作为,当官就是要为民做主,就是要做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就是要做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真正成为带领贫困群众战胜困难,渡过难关的主心骨。

  其次要破除“能力危机”善作为,空有一腔热血,没有真本事,也难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因此要多些接地气的调研,多些因地施策,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同时做事讲方法、求效率,做到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善作善成。

  最后要破除“畏惧心理”敢作为,不因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扶贫资金使用的严格执纪问责,而不敢作为,只要不对扶贫资金打“歪主意”,而让扶贫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真正发挥“保命钱”、“救命钱”的积极作用,让群众真正脱贫致富,又何惧严格的执纪问责。

  林则徐有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只有敢于担当、勇挑重担,让扶贫资金“少睡觉”为贫困群众带来更多的财富,才能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津市市纪委 汪媚)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