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诚信不守,何以为公?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周俏丽 编辑:张交通 2018-11-12 17:12:29
 

  近日,重庆市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白条书记”冉宇航案,并移送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此前据媒体报道,冉宇航自2016年担任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大同镇镇长时起,该镇政府多次到镇上一家酒楼搞公务接待,并打下2斤多重的白条,共计欠款14万余元。(11月9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古往今来,借债还钱,天经地义。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契约规则。对公职人员而言,身份也意味着责任,个人诚信问题不仅事关“小我”,更牵系着群众口碑和队伍形象。从“白条书记”案来看,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一些害群之马,不仅没有诚信自觉,甚至仗着权力耍赖。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立信犹如针挑土,千百次守信,方能换来信任;失信却如浪淘沙,而一次失守,难挽失信狂澜。领导干部们的一言一行老百姓都会看在眼里,答应过他们的事情如果没有兑现,那么在百姓心里干部们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说一套,做一套,当面一套,背地一套,必然会影响工作,会让老百姓失去信心。

  何为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通俗地讲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中国人历来“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至诚就是“推赤心以待之,不可以丝毫伪也”。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诚信历来是被大力倡导的传统美德。以诚相待,以诚取信,既是形成完美人格的重要内容,也是为政修德的根基所在。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就将是否诚信,上升到国与家、成与败、得与失的高度,可见诚信是多么的重要。

  但近年来,不诚信事件时有发生: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现象屡被通报,“带病提拔”“年龄美容”“学历造假”等现象频繁出现;有的领导干部对上吹吹拍拍、曲意奉承,说假话、汇假报、编假数字、造假政绩信手拈来,脸都不红;有的对下喜欢表空态,搞忽悠,到处许愿而不兑现,群众找上门来一躲二推三训斥;有的对同事八面玲珑,见面拍肩膀,只说三分话,背后嘀嘀咕咕,搞小动作,拉小圈子。种种不诚信现象背后的本质,就是对群众的不负责任,就是干部作风不诚信、透支政府公信力的具体表现。

  毁信容易立信难。实践证明,有不诚信的领导,才有不诚信的单位;有不诚信的单位,才有不诚信的市场;而无序的市场绝不可能有持久的繁荣。诚实守信,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张政治名片,一项必须拥有的政治资本。领导干部讲诚信,已经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必须通过的“政治关口”。在社会起表率作用的各级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带头弘扬诚实守信的美德,本身就是对精神文明的一大损害,是对社会风尚的一大污染,也是对人民群众的一大误导。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许诺了,就要履行诺言,要说到做到:从精准扶贫到全面小康的有序推进,就是党在一步一步地履行诺言。这是中国共产党讲诚信的最好表现。党是重许诺、讲诚信的党,那么党员干部更应该讲诚信、讲道德,否则如“白条书记”冉宇航一般,就是对党不忠、于民无信,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最终伤害的是党和人民的鱼水之情,破坏的是干群之间的和谐关系。

  没有诚信的人间,是苍凉而荒芜的世界。如果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守护好心灵的诚信明灯,坚守底线,在弘扬诚实守信上做出表率、付诸行动,以一言一行带动诚信“行万里”,那么前行的路上必会一马平川、光芒万丈。(作者:桑植县河口乡人民政府 周俏丽)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