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贫干部莫要做“浮萍”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屈泽清 编辑:张交通 2018-11-15 19:53:34
 

  近日,贵州省纪委监委通报了一起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毕节市大方县多名扶贫干部因“驻村”不住村、“挂名”不干事等受到处分,相关领导干部因监管不力被谈话或问责。(中国纪检监察报 11月5日)

  近年来,各级通报精准扶贫领域的典型案例大多是侵吞、冒领扶贫资金等腐败问题,而这起典型案例则聚焦扶贫领域干部作风问题,这些干部纪律意识淡薄、工作浮于表面,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值得广大驻村扶贫干部汲取教训,深刻反思警醒,引以为戒。

  干部驻村帮扶是全面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可有的驻村干部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更有干部将扶贫视为“镀金”,为仕途捞取“政治资本”。这不仅会影响脱贫攻坚进度,影响脱贫攻坚任务落实,更会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公信力。如何让精准扶贫工作不打折,让驻村帮扶干部不成为“浮萍”干部,笔者以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把好选人用人关,在选优配强上着力发挥头雁作用。脱贫快不快,关键看“头雁”。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要选择那些政治素质高、道德品行好、工作能力强、作风过得硬、对农业农村农民有感情的干部作为驻村工作队员,把他们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这样才能聚集精力、投入财力、借助外力、内生动力、激发活力,团结带领村民紧跟时代步伐,在困难群众“最盼”上下工夫,“最急”上赶速度,从政策资金、产业项目和致富本领上为困难群众支招,使他们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与群众一道打赢这一场驻村扶贫攻坚战。

  其次把好服务导向关,在提能转型中着力提升服务质量。走出机关驻村帮扶的驻村工作队,群众工作能力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各项业务能力则是开展驻村扶贫工作的关键。各级各部门既要把要驻村工作队员纳入基层干部培训行列,大力培养其基层工作能力,弥补基层经验空缺,又要强化扶贫业务培训和政策引导,采取“引进来授课、走出去受训的方式,定期专题培训党的农村政策、乡村振兴战略、贫困户精准识别、脱贫规划制定,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等知识,引导他们当好政策宣传员、帮扶带头人、攻坚指路人,精准施策的指挥员、扶贫项目的协调员、村民群众的办事员。搞好“传、帮、带”,传授工作经验,助其尽快实现从机关工作者到基层建设者的顺利转型。

  再次把好监督考核关,在严管厚爱中着力激发履职能力。“铁纪出强军”。驻村工作队代表着上级机关的形象和作风,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举措。对待工作队要严爱兼施,严管才能办公正事,赢好口碑,厚爱才能安扶贫驻村心,开工作新局面。要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按照“实事求是、科学规范、客观公正、群众公认”的原则制定考核办法,依据综合评定情况,由组织部门对驻村扶贫干部的工作表现做出考核认定。对不作为、乱作为、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扶贫干部坚决追究责任,对负有责任的相关领导也要一并问责,打醒那些“混日子”的“浮萍”干部,切勿让扶贫干部成为“浮萍”干部。

  总而言之,要做新时代下具有新风尚的驻村干部,必须不畏艰难险阻、深深扎根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方可获得无穷力量;唯有不断努力、不负光阴,风雨无阻、奋勇向前;身在基层要心系基层,俯下身、沉下心,眼里常含泪水、脸上常挂汗水、腿上沾满泥水,虽然鞋底越走越薄、人生才会越走越厚。这才是对精准扶贫要义的精准诠释。(武陵源区政法委 屈泽清)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