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入村手记】四年又四年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孙若晗 编辑:谢航 2020-06-04 14:51:52
 

我在这里,曾经工作生活了四年有余;可能是冥冥之中的缘分,让我在四年之后重新踏上这片故土。感激这次入村督查,让我与武陵源区中湖乡再次相遇。记得我在乡政府上班的第一天,就随当时的乡长到了全乡最偏远的车家山村;最后一年,我离开前包村的最后一站,也是车家山村。此后,它与邻村夜火村合并为定家庄村,也是我此行的驻扎地。

汽车从高速驶入宽阔的杨家界大道,不到半小时,便抵达中湖乡境内,这一段曾经蜿蜒崎岖的山路,让我饱受近一个小时的颠簸之苦,如今改道建成双向六车道的柏油公路,看不到一点尘土和拥堵。定家庄村的村部,离开那年才刚刚修建主体工程,村支两委就挤在一间初步完工的毛坯房内办公,如今,两层的楼房干净敞亮,旁边还新建了一栋便民服务大厅,院子里旗台、文体设施、公开栏井然有序,村部的规范化程度远远不是四年前的景象。

村级集体经济也突破了零的空白,村里扶持发展的红心猕猴桃、芦笋产业化种植如今已让居住在高山上的村民们品尝到了喜悦的甘甜。走访中,了解到四年前全村山势最高的杨家台组因为大面积种植红心猕猴桃,现已经带动了一大批人致富。每年8、9月份,在别的地方猕猴桃刚刚上市时,村里的红心猕猴桃早就因个大味美被高价抢售一空。我问村民,还有什么需要改善的吗?她笑着告诉我,如今只要肯干,没有什么难题,水和路都通过扶贫解决了,唯一不方便的就是高山上wifi信号不太好。我想,现在群众诉求已经从物质层面转到更高的精神层面,这也算是人的进步吧。

最让我欣慰的应该就是村干部的变化。合村之前,两个村的村主干平均年龄约50岁,但现在,大多不到四十岁,当年的后备干部如今都已经成了村里的绝对主力,我戏称说:“多年不见,大家都‘升官’了”。村妇女主任入党时还是我当初组织的考察,驻村期间看到她利用午休时间帮老百姓在手机上申请电子健康卡,她说这是区里要求电子健康卡全覆盖,全村500多户2000多人,会操作智能手机的年轻人大多在外地务工,留守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所以她不得不一户一户上门帮他们申请注册。定家庄村地处偏远,农户居住相当分散,以我以前包村入户的经验,一整天只能走访同组的住户8到10户。我问她,这么多不觉得繁琐吗。她说习惯了,白天要忙着迎检还有其他工作,只能利用中午和晚上时间能走几户是几户,可能要半个多月才能完成。这个妇女主任和我一般年纪,如今已经在村里干了七八年。他们或许没有远大的政治理想抱负,支撑他们用大好年华守住这片穷山僻水的,不过是他们对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满怀热情,对这里爱他育他的乡亲心怀恩情,他们愿意为此付出青春付出心血,他们把那些我们认为的繁琐都习惯成了邻里间的家长里短。

和这群基层干部相比,我觉得惭愧觉得汗颜。我问自己,为什么觉得繁琐?我们的差距在哪里?我们比他们少了什么?可能少的就是那份朴素的群众感情,少的就是那种融入乡村的情怀。如果把下的乡进的村入的户当成驿站,那么工作就会陷入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怪圈,我们的群众观就会打了折。我们要把这当成必须回归的终点站,那么群众工作或许会少一些抱怨和敷衍,多一些责任和情感。

四年之后,唯一没变的应该就是基层的责任还是那般沉重,基层的干部还是那样辛苦。我驻村三天中有两天村里都在迎接相关考核考察,白天才刚刚送走一批,晚上又开始加班加点准备第二天的迎检资料。为了迎接这些检查,村干部或驻村队员们提着的一口气一直没敢松下来。因为他们不敢松懈,他们也怕,怕哪一项工作随时就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那根稻草。我想起网上前段时间流行的一句话“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一个人身上,那就是一座山”,而现在 “上面的一粒灰,落在下面,是不是也可能是一座山”。开展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工作迫在眉睫,这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工作要求,更应当是体谅基层关怀基层的自觉行动。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是不是也应当多一些悯人的情怀?在精准监督稳慎执纪上既要有力度,也要体现温度。想到这里,便觉得我们的肩上责任更沉,监督仍然任重道远。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