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进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王家坪社区汪家山组,一条条新硬化的水泥路,如银链般在青山绿树间蜿蜒穿梭,将散落的村民小组紧紧串联,昔日尘土飞扬的景象,已悄然被这平整宽阔的“幸福纽带”所取代。
“咱们组的路总算硬化好了!以后下雨天再也不用踩泥坑,家里种的农产品拉出去卖也方便多了!”站在崭新的水泥路上,村民老张难掩激动。他家的房屋紧邻村道,过去每到雨季,路上的泥浆径直冲进院子,出门必须穿上厚重的雨鞋,而如今,干净整洁的路面从家门口延伸向远方,不仅解决了出行难题,更点亮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汪家山组地处山区,复杂的地形让村内道路长期处于“土路当道”的状态,路面宽窄不一,坑洼遍布,不仅是村民出行的“难点”,也是农产品运输的“堵点”。
2024年底,修路项目落地王家坪社区,而且采取以工代赈的运作模式,村民们纷纷予以支持。汪家山组、陈家湾组、刘家湾组三条道路同步开工,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也奏响了乡村建设的“奋进曲”。经过数月的紧张施工,昔日坑洼难行的泥泞土路,彻底蜕变为平整宽阔的水泥路。这一条条新路,不仅是村民出行的“便利路”,更是打通农产品外销、带动村民增收的“致富路”。
以工代赈,惠及民生,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个项目最实在的就是‘以工代赈’,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参与道路建设的务工人员笑着说道。该项目坚持就地就近吸纳劳动力,带动当地55名村民务工增收,其中包括16名异地搬迁群众,截至目前,支付务工报酬73万余元。
与此同时,为确保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纪检监察机关全程介入监督,紧盯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务工报酬发放等关键环节。工作人员通过实地核查、走访群众等方式,加强近距离、常态化的监督检查,为项目顺利推进筑牢“廉洁防线”。
道路通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迎来质的飞跃。项目竣工验收后,还将为困难群众设置3个公益性岗位,专门吸纳村内的弱劳力或半劳动力家庭,让他们从事清扫路面、道路养护等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得稳定收入,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传递民生温度。
“这条路,不仅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更让村民们的心气儿更足了,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项目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王家坪镇发展的新大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统筹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