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步入公务员队伍,身边常常传来这样的声音,“你们公务员真好啊,一张报纸一杯茶混过一天,清闲得很啊”,不禁有些愕然,公务员作为人民百姓的勤务员与服务员,每天要面对大量繁琐的工作,缘何在众人当中印象变成了这般模样,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存在少部分“混混干部”让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形象大打折扣。
“混”,在新华字典当中,解释如下:水多泥多杂质而不清澈,混沌糊涂,胡乱苟且。“混混干部”,正是指一些“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的混沌干部,曾有人为其画像称是庙里的泥菩萨,“相貌堂堂、双目无光、四体不勤、十分无用”。主要表现有:上班一杯茶一支烟一个电话聊半天,淘淘宝炒炒股打麻将斗地主,“养老送终”般浑噩度日;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习惯性喊口号,以“文件落实文件,会议落实会议”,大搞文山会海,遇事推诿“打太极”;上班时间睡大觉,8点上班9点到,下基层变成走马观花,整治环境卫生行动变成在乡村社区的茶话会,躲在空调房里不愿出门;身在曹营心在汉,惦记家中,“走读”现象严重,经营“副业”变相经商等等。
“混混干部”的存在,其原因既有其个人主观上“慵懒散”的病根,也有体制的不完善,如“公务员激励机制不足,退出机制不健全”等。
那么,如何让“混混干部”偃旗息鼓、不再为之呢?一是要把好思想总开关。多开展一些思想教育活动,如观看《杨善洲》、《永远是春天》等影片正面宣传党的好公仆代表形象,同时,用武松打虎的精神“猛药祛重疴”,杀鸡儆猴,树立负面典型,达到警戒效应。二是要树立正确选人用人“风向标”。“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机关常常存在“不公定律”,即“能干的总有干不完的事情,不能干的总是没有事情干;干得多的人犯错误的机率就高,到头来往往吃力不讨好;少干或者不干的人,往往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给领导的印象却是个好同志”,不任人唯亲,器重辛勤耕耘踏实肯干的“黄牛型”干部,保护好“老实人”,最大限度减少“逆淘汰效应”的发生。三是要用好考核“指挥棒”。绩效考核对干部起着导向作用、鞭策作用和激励作用,是干部干事创业的指挥棒。奖惩并举,优秀干部大胆提拔,委以重任,“混混干部”批评教育,诫勉改正。同时,不倡导“满票干部”,因为一些优秀干部为推动工作开展容易触犯利益得罪一些人,所以要从大局上宏观把握和评价考核的客观性。
千万莫做“混混干部”,要做一名“令人民满意”的好干部。一是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学习江姐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儿女,高擎信仰的火炬,坦然面对敌人的严刑与屠刀;学习以焦裕禄等为代表的一批干部楷模,带领人民战盐碱斗风沙,胼手胝足开天辟地,“敢教日月换新天”; 以孔繁森等为代表的一批干部先锋,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生根,在思想解放的洪流中扬帆。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心间,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作为高山般的信仰。二是忠诚履职,经历时代的锻造与考验。“德之不厚,行将不远”,要有“克服浮躁、宁静而致远”的定力,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依旧无怨无悔的情怀,要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境界,用真真切切的行动交上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三是要与时俱进,践行学习永远在路上。“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应该是打发光阴,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要尽职尽责,燃烧一分就要发光60秒。处于矛盾凸显期、改革转型期的今天,终身学习是必然的要求,学习网络舆情与危机应对、创新思维与领导艺术、媒体环境与沟通策略等。
千万莫做“混混干部”,做一名令人们满意的公务员,不仅是自身职业操守素养的体现,也是时代的呼唤与人民的要求,愿“勤勉一日,睡得一日踏实幸福觉”,对得起良心的拷问。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