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不能被乱象所迷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向卫华 编辑:张交通 2016-04-29 11:10:02
 

  最近,笔者下乡走访,看见有些人家大门口张贴着“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公示牌”,这些人家中有的是小洋房,室内有真皮沙发、液晶电视等,生活条件并不比城里人差;后经过了解,这些人家大都是村干部的家族、亲属,或者关系好的。

  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是整个精准脱贫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笔者的理解,作为帮扶责任人的党员干部结对其所帮扶的对象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因此帮扶对象应该是村里最需要帮扶的特困家庭,这些特困家庭经过党员干部的结对帮扶,精准拔穷根,使其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从而达到帮扶的真正目的。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一些真正帮扶的人家,却没有得到帮扶。究其原因,就是在确定结对帮扶对象中,我们的党员干部被一些乱象所迷。一些乡镇及村干部不是从党性原则出发,不是从政策规定出发,而是从一己私利出发,把一些已经脱贫、甚至富裕的人家“纳入”脱贫对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自己的家族、亲属和“关系户”,夯实自己的“稳坐钓鱼台”基础。如此,精准扶贫就变“味”走“样”了,精准扶贫变成了精准“扶富”。

  凡事必作于细成于实。党员干部在下村开展结对帮扶时,一定要对自己的帮扶对象进行全面的摸底,要深入其家中进行实地查看;同时还要走访村里其它农户,进行对比,看有没有比其更困难的;此外,还要多方了解,比如社会关系、收入来源等,这样才能全面掌握结对帮扶户的情况。如果发现或了解自己的结对帮扶户已经脱贫、不需要帮扶的,应该及时告诫村干部进行纠正;同时给驻村扶贫工作组,变更自己的结对帮扶对象。

  当然,党员干部在结对帮扶中,若要不被乱象所迷,就应该真正的沉到村里,用真心、真情扶贫,来实的、硬的脱贫;而不是走马观花,敷衍塞责,送点钱和物就了事。(古丈县纪委 向卫华)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