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员干部“衣锦还乡”情节当舍矣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祁东县纪委 肖柏仁 贺志华 编辑:张交通 2016-07-20 11:04:33
 

  福建南安市委书记骆国清曾从军24载,从最普通的战士成长为副师职领导干部。当年他转业之时完全可以选择去北京,但他却依然决定回泉州老家。闽南人常说,回家可以光宗耀祖、出人头地,任一官半职能为家人和朋友办一些事。正因为骆国清难舍这种“衣锦还乡”情结,在讲排场比阔气的路上越走越远,在贪腐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时下,一些党员干部唯恐父老乡亲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每每回乡省亲、祭祖,都得好好“包装”一下,显得“体面”一点,于是便开着豪车,穿金戴银,一身的名牌,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好像唯有如此才够威风。更有甚者,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自己的影响力为亲友为家乡谋利,絮不知这些行为严重毁坏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形象。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的祖籍在湖南乡下,自1947年入京读大学后,就再未回过老家,他并非对故乡没有一点情感,而是他十分注重保持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秉公服务、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作风,深知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自己的影响力为子女为亲友以及家乡谋取半点私利。“公生明,廉生威。”朱镕基从小就背诵这段规语,他自己做到了,同时也希望每个官员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其实,像这样“少小离家老大不回”的领导人不止朱镕基一个,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从少年时期离开四川广安赴法勤工俭学,即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出任西南局政委常驻重庆时也没有返回家乡,最后仍是终老未归,不是无情无义,而是心怀天下,舍小义成就大仁。

  不忘初心,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共产党人当像老一辈革命领导人那样,祛除“官本位”的思想意识,舍去“衣锦还乡”的情节,始终保持刚正不阿、秉公办事、不为家乡及亲友图利、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崇高风格与境界。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