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党课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规范性动作。可现在,有的党课惯用机关办公语言打官腔,理论讲得头头是道,经典词语说得满堂飞;也有的党课只讲自己关注的,不讲党员关心的……难怪有些党员调侃,“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台下听得快要睡觉”。这样的党课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疏远与党员之间的距离。
能否把握好语言运用,关系到一次党课的成败。讲党课要针对听课对象,精心设计语言风格。俗话说,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对于基层党员来说,讲党课要学会运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群众语言,让广大党员在轻松的氛围中听有所获。
群众语言是理论走进基层党员的最好中介。这就要求讲党课必须识乡音、懂乡情、讲乡话、接地气。把复杂枯燥的理论术语转化为简明生动的百姓话语,从语言上解决党课对接广大党员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领导干部必须把党的理论和政策向广大党员讲透彻、说明白,将党课打造成组织与党员心与心的交流平台,架构起密切党组织与广大党员联系的桥梁纽带。
党课可利用党员身边发生的事例,讲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理,以小见大,使党课听起来亲切、新鲜、有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领导干部讲党课一定要接好地气,多讲“土话”,少讲“官话”,与党员互动,让党员参与,使广大党员听得进、听得懂,有效果、用得上。
讲党课要“走心”,用好群众语言讲好党的理论,做到“大政方针本地化,主流理论大众化,严肃课题通俗化,说事析理多样化”,真正把党的理论融进党员的生活,这样党的理论传播才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党课还要准确抓住社会各界的关注点,生动务实,声情并茂。自己都没有说服自己,哪能说服别人?自己都不信,哪能让别人相信?自己都没有“被感动”,哪能让别人感动?在党课语言上要多一份亲和话语,多一些联系实际,多一点自身感悟,学会把“你”变成“我们”,让广大党员在不知不觉中明白深奥的道理。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