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群众观念”是永不过时的法宝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何雅婷 编辑:张交通 2017-06-23 15:02:28
 

  日前,桃源县纪委对今年4至5月“两委换届”中受理的举报问题进行了统计,共收到群众信访举报61件次,其中,村主干(支部书记、村主任)占87%。

  据信访工作人员分析,每逢换届是信访问题的集中“爆发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农村很多地方,村干部存在家长制、“一言堂”现象。群众对村务管理有异议、有杂音,大多数都是因为涉及群众利益的大小事情没有通气,没有协商,致使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决策权、参与权等民主权力受到侵害,“群众当家作主”被流于形式,群众当然有怨言。

  由此可见,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必须把群众观念当作工作的第一目标,“群众事无小事”,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这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群众观念”是永不过时的法宝。

  树立群众观念,关键是在各项工作中真正贯彻群众路线。首先,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你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你举过头顶,群众在你心中的份量有多重,你在群众心中的份量就有多重。组织和群众选你当干部,说明群众信得过你,也相信你有觉悟、有能力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能当好群众的“引路人”。基层干部的权力来自于群众的推选,其职权、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着群众的福祉而干事创业,不断优化为民服务,当好“公仆”。所以,党员干部要切实摆正位置,放下“架子”,以谦虚的态度问计于民,汇集民智,把群众当父母、当老师,真正在思想上重视和尊重群众。其次,要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对象就是群众,是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直接落实者。如果不深入群众,工作最终就不能落实到位,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才能知道群众在想什么,才能知道群众需要什么,工作才有正确的方法。越是矛盾多的地方,越是群众意见大的地方越是要去,思想上怕困难不敢去,思想上怕麻烦不愿去,其直接后果就是失去群众的信任,丢掉民心,所以,党员干部应当沉下身子,走到田间地头,下到企业社区,多倾听群众心声,多了解群众冷暖,做群众的贴心人。再次,要在工作上依靠群众。从某种意义上说,干部的工作就是和群众打交道,因此,基层干部推动工作必须依赖群众的支持。依靠群众要善于发动群众,要把政策思想转达到每个人,要让群众接受认可。依靠群众要善于组织群众,组织群众就是要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把一捆麻线拧成一股绳。对个别不容易组织的群众要多想方法把他拉到集体中来,依靠群众要善于利用群众的力量去推进工作。当然,依靠群众必须让群众实现其自身价值,“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坚持“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基层民主制度,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让村民有实实在在获得感。(桃源县纪委 何雅婷)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