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拒腐需要“柔性智慧”更需要“亮剑”精神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大祥区纪委 编辑:张交通 2017-10-18 15:36:58
 

  在有着悠久传统的人情社会中,总有人认为有了关系好办事,一旦有事就四处托人情、找关系,滋生出“人情腐败”。如何在“人情”与原则中找到平衡点,是每个掌权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国自古就重人情,对待亲友家属间最讲情份,其实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公务人员的生活不是真空,也需考虑人际关系,不可能生硬处理人际关系,如果一味求廉而不顾及他人感受,久而久之难免伤了感情。当下讲人情走关系的风气盛行,如何既不伤感情,又坚持原则地进行拒绝,令许多人为难与尴尬。浙江省高院曾给全省法院下发了《柔性处理,艺术拒绝——法院干警拒礼、拒请、拒托提示手册》,这本“拒腐”手册模拟了24种法官在办案中可能遇到的送礼、请托的场景,并给出如何圆滑应对的建议。

  比如亲戚邀请聚会吃饭,结果发现入席时发现当事人在场,想趁机拉关系办事时,可以装做有家人或领导来电话,称有急事要去处理,借故离开;又比如老乡送来土特产,可以不动声色回赠等。既保全了他人的面子,又守住了自己的原则。

  很多法规原则性强、体系性强,但是过于抽象,现实中很多官员虽然知道要遵守原则,却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处理公私利益冲突的场景,而这种“柔性”拒腐的智慧,指导人更人性化地,艺术地拒礼、拒请、拒托,充分考虑了人情社会和公职人员的难处,既保持了自身保持廉洁,又宽容地让一时糊涂、不走正之路的行贿之人有反悔改过的机会。柔性智慧,能使一时糊涂者在宽容面前感动,获得一种感召人心的道德力量,从而改过自新。但如此婉转迂回地处理方式,却透出对腐败之风的深深无奈与示弱,腐败的危害人人知道,却往往对拒绝腐败感到力不从心。其实无论是否收受了财物,只要行贿人贿赂意图明显,且已经送出钱物,就已满足行贿罪的成立条件,但面对行贿犯罪时,最好的选择似乎是私下通知行贿人收回贿款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我国香港地区曾有一个案例:城市大学数学系一名女博士生担心考试不能通过,以10000元港币行贿任课教师戴晖辉,索取试题答案。戴教授发现这笔贿款后,不是立即上交学校纪委或监察部门,也不是把行贿人找来进行一番法治理念教育,然后再把贿款还给当事人,而是直接选择了向廉政公署报案。后香港九龙城裁判法院以行贿罪判处这位女博士生入狱6个月,10000元贿款则被裁判充公。这听起来非常不近人情,也影响了博士生的前程,但正因为戴教授发自内心地对法律有敬畏与遵循,才会在面对腐败时果断地“亮剑”,让行贿无路可退,真正体现了对腐败“零容忍”态度和拒腐的坚定决心。

  拒腐所倡导的,其实就是一种道德自觉,如果大环境拒腐不彰,面对腐败之风先行示弱,个人的“柔性拒腐”也就只能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了。在面对各种腐蚀、诱惑时,不仅努力做到善于拒绝、艺术拒绝,更需要勇敢果断的“亮剑”精神,坚定地做到敢于拒绝、勇于拒绝。

  拒腐从来都不是具有柔性的事,无论是拒绝腐还是惩治腐败,都不是在形式上玩花样。我们需要这种“柔性智慧”,但面对腐败更要有一种逢“腐”必“亮剑”的精神,释放一种对于腐败更为坚决的“零容忍”立场,彻底铲除腐败的土壤,细致、系统、深刻地改变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大祥区纪委)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