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医治未病”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向建华 编辑:张交通 2018-06-08 11:10:42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天,魏文王问扁鹊说:“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回答说:“长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说:“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兄长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乡里。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所以都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天下。”

  正所谓“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其实,党组织积极践行“四种形态”,教育、监督、管理党员也是为党员“把脉看病”,而“医术”最高明的应该是“治未病”,在党员干部还未走到第四种形态就被教育挽救回来。

  有人曾说:培养一个飞行员需要和飞行员重量相等的黄金。而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国家培养一个领导干部比培养一个飞行员的花费要多得多,而更多的还是我们倾注的精神和精力。”但是一名党员干部一旦严重违纪违法,组织的投入就将付之东流,毁于一旦。有些被查处的官员,在接受谈话时甚至质问纪委干部:“你现在要我交代问题,我出现小问题时你们去哪儿了,你们怎么不找我谈话?不然我也不会落到这个地步!”党员干部落马不仅是其本人和家庭的灾难,更是组织的损失。可见,当党员干部出现苗头性问题后抓早抓小,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是多么重要。

  如何“治未病”,需要全体党员和党组织的共同努力。

  首先,党员干部要加强自律,“强身健体”。党员干部要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武装头脑,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讲操守、重品行,克己慎行,守住底线和红线,塑造防腐拒变的不坏之身。

  其次,各级党组织要及时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监督、管理,培育“健康理念”,提供“健身器材”。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干部遵纪守法,教育党员干部自觉抵制不良倾向,这既是党章的要求,更是现实需要。以父母般的唠叨和师长般的训诫,体现既严管又厚爱。

  再者,各级纪委监委要树立正确的执纪执法理念,及时“把脉会诊”。各级纪委监委要切实履行好监督这一首要职责,准确把握“树木”与“森林”的关系,转变“以办大案要案论英雄”的政绩观,实现从盯住“少数人”向管住“多数人”的转变,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以菩萨心肠正“歪树”、治“病树”,以雷霆手段拔“烂树”,从而净化“森林”,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各级党委纪委都应做“上医”,“治病于未发作之前”,经常“咬耳扯袖”,在监督执纪第一、二、三种形态上下足功夫,教育到位,监督到位,管理到位,避免党员干部“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成为“阶下囚”。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