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反腐败工作实效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朱洪民 编辑:张交通 2018-07-27 16:35:25
 

  为政者自古至今都与腐败不懈斗争。

  有严刑峻法的尝试,《秦律》中就有“通一钱者,黥为城旦”。若行贿受贿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字并服苦役的刑罚。秦以严刑峻法打击腐败,但秦终亡于二世。

  有以德图治的尝试,自汉以来,儒家思想是华夏大地国家治理的主线,历史上也涌现出如包青天、海瑞等名垂千古的清官。为政者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化官员、净化官员。但像他们一样清廉有为的官员也只是浩瀚官场中一粟,如何撼动官场腐败的集体。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道德真的是弱不经风啊!

  有制度改革强化监督的尝试,明太祖朱元璋自小对腐败深恶痛绝。为加强集权,监督官员,澄清吏治成立了特务机关。后来逐渐形成场卫制度,加上严刑峻法,在明初的很长一段时期,官员腐败得到有效遏制,明朝后期腐败亡国问题已经无法遏止。崇祯皇帝虽励精图治,无奈明朝积弊太深,无法力挽狂澜。

  县纪委组织的《决不饶恕》反腐倡廉影片其中有一个“廉洁碑”的片段,碑文上清清楚楚写着关于政府财政记录,用刻碑的形式告知群众。这是什么?这是财务公开。这是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不就是我们的“互联网+监督”平台吗?这就是反腐信息化的古人的尝试。信息化终将是反腐的一剂良药。

  信息化使反腐代价最小化。我曾如此推想:执政治国依靠的是官员,为防止官员腐败。或者以道德感化,如果感化不成,必将造成腐败损失,徒劳无功。或者以严刑峻法,如果太严则人人自危,为官不为,是发展上的损失;如果太松则法将不法,国将不国,是经济社会的损失。或者制度改革强化监督打击力度,那监督者怎么被监督?如果再用监督者去监督此监督者,循环往复,又有多少人力?又要付出多少代价?如果监督者没有被监督,又会如“东厂”做大,终将腐败横行,损失更大。然而反腐的信息化则不同,不需要去特意教育,不需要去专人监督。只需要一个信息化的平台,让群众去监督,让关心腐败的人去监督,去参与反腐败,反腐力量就如积小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发展壮大。还记得“朝阳区群众”吗?虽不是反腐,但足以突显用信息化武装后群众的力量。还记得那些因为“朋友圈”而落马的官员吗?舆论的力量、群众的力量、信息化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难道如此强大的力量还斗不过腐败吗?

  信息化是构建反腐与党员群众之间形成信息系统的桥梁。我们都知道,战争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怠”。不说古代战争,现代化战争更是信息化的战争。如果没有信息化,在战争中就如果瞎子、聋子、跛子没法看、没法听、更没法行动。现代化的战争打的是一个信息系统。大到战术战略,小到一次行动,甚至是一个士兵的一举一动都是信息交流。没有高效的信息系统,战争没法打,更没法指挥。反腐也是一样,如果腐败是一个信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既能接收信息又能传递信息的点,虽然最开始能接触到腐败这个信息的点是很少的,但是,现代社会的信息传递速度是惊人的。根据社会网络中的“六度分隔”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如果这个信息被发到朋友圈、微博或其它网络媒体软件,腐败这个信息就会迅速传遍全世界,那么腐败将何以遁形。同样,我们查案子,找证据也就是找信息,找能界定腐败的信息。所以信息化的大数据联通时代正是我们纪检工作者所需要的,某个被调查人的购物信息,出行信息,银行记录,街边监控信息、家庭信息等等这些信息的共享与联通将更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所以,我们通过信息化搭建了一座反腐工作与党员群众相结合的桥梁,构建了一个反腐败的信息系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反腐就要依靠党员群众,而反腐的信息化就是连接党员群众的桥梁,它终将成为一剂廉价的反腐良药,反腐同新时代一起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桑植县竹叶坪乡 朱洪民)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