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意见箱岂能沦为“垃圾箱”?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吴奎颉 编辑:张交通 2018-08-20 17:14:17
 

  设立意见箱原是一些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征询公众意见建议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半月谈记者在部分地区调查却发现,有的实体意见箱实际上已变成摆设,甚至沦为“垃圾箱”,而一些网上意见箱更是反映渠道不畅,结果都是问题难解决。老百姓纷纷表示:提个意见咋就这么难?(半月谈2018年8月13日)

  “摆设”、“垃圾箱”,原本征询公众意见建议的重要渠道--意见箱,竟被贴上这样的标签,让人大跌眼镜之余,也不禁令人深思:一面是群众满腔的意见诉求急需表达,一面是实体意见箱蒙尘、网上信箱渠道不畅,巨大的反差无疑证明了某些部门、机构在群众工作方面存在着问题和缺陷。据调查,群众之所以感叹“提个意见咋就这么难”,那是深有体会的:一些单位虽设立了网上信箱,但长期缺少维护,甚至空头链接,导致群众不能提意见;有的实体意见箱位于显著位置,尤其给单位领导、上级部门提意见时,很容易想的被打击报复和“穿小鞋”,导致群众不敢提意见;还有一些部门对来自基层群众的意见不够重视,或解决不及时,让群众产生了“提与不提一个样”的感觉,导致群众不愿提意见,如此种种,不一而足,长此以往,意见箱也就难免沦为“摆设”、“垃圾箱”了。

  “意见箱里没意见,群众意见无处宣”。这与一些部门机构公作人员的群众意识淡薄、服务态度恶劣脱不了干系,正因如此,才造成这看似矛盾而又客观存在的现象。据此也不难勾画出他们平日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图虚名、务虚功;不作为、不负责任,专做表面文章,漠视群众心声;做事避重就轻,唯恐事延己身;即使事关己身,也要高高挂起。此“衙内”作风不可长,任其如此,只会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期盼,削弱党和政府的力量与根基。

  “群众利益无小事”,因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关系国运,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不是“鸡毛蒜皮”小事,而是关乎民心的大事。“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不断取得了显著成效,党风政风得到了改善,厚植了党的执政之基,但不可否认,某些部门与基层群众之间仍存隔阂,难以“水乳交融”,意见箱现象显然就是例证。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某些部门的鼠目寸光使他们无形中制造了一堵墙,把群众远远隔离开来,殊不知,时久墙必倒,倒霉的终归是自己。在尧舜时代,将木牌立于通衢要道,供路人书写谏言,针砭时弊,这是华表的起源,可说是最早的“意见箱”。古代明君认为:接受群众的意见和批评,才能不断发现和改善自身的不足。《国语》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意思是说,阻止老百姓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古人看到了群众力量的伟大,最后总结说,治理百姓的官府,要让老百姓有提意见的权力,不然会有大害。这些闪耀智慧之光的语句,至今仍具极现实的意义,那些刻意堵塞言路之流,真该值得好好反思了。一味地堵塞言路是行不通的,自身存有问题却“讳疾忌医”,无异于自欺欺人、“掩耳盗铃”,最终只会自食恶果。好的办法是:堵不如疏,广开言路,从善如流,营造让群众能提、敢提、愿提意见的良好氛围,促使自身建设一步一台阶,群众满意度才会芝麻开花节节高,群众才会有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基层干部应“勤低头,多弯腰”,常怀“公仆”意识,时有“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民情怀,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倾听群众的真心话,与群众打成一片,真正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路线,让人民群众真正理解党和政府的决策,从而使党和政府的事业做到水有源、木有本,永葆生机与活力。(慈利县住建局吴奎颉)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