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巧取”私利终究不可取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赵婷 编辑:谢航 2020-06-29 15:52:56
 

湖北恩施州建始县扎鱼口村党支部书记向青山巧立名目违规向贫困群众收取10多万元,最终被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基层干部是了解群众困难的第一人,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他们廉洁与否,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的提升以及党在基层执政地位的巩固。然而,个别基层干部却将手中权力当作“谋生手段”,以当下大量惠民资金涌入农村为“可乘之机”,耍“小聪明”,动“歪脑筋”,打“歪主意”,频频向扶贫奶酪伸手,屡屡在群众身边作案。极大破坏了基层风气,损坏了基层干部队伍形象。

“巧取”私利者能够得逞,暴露出部分基层干部自身素质不过硬、相关扶贫资金管理发放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对于这种伸向群众“救命钱”的“黑手”,就应该坚决斩断,对于违法乱纪的干部,就该严厉查处,还群众一个风清气正的大环境。

选好用好管好基层干部,从源头上堵死“巧取”的路子。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当正确的政策方针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干部的重要性。不论是选举村干部,还是招录基层公务员,都要严格把好“廉政关”,杜绝“带病提拔”、“带病上岗”。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始终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前”,让基层干部心中有数,头脑清醒,时刻绷紧作风之弦。同时,要结合实际强化干部日常考核,划定任职“红线”,列出履职“负面清单”,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踩线”干部严肃处理,让“巧取”私利者付出沉痛代价,真正起到“查处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

举一反三除“病灶”,从根本上遏制“巧取”现象蔓延。要充分做好侵害群众利益类案件查处的“后半篇文章”,举一反三查“病灶”、挖“病根”。针对“病种”开良方,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例如针对群众身边处心积虑“巧取”私利者,要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不断规范扶贫资金管理和发放制度,以制度管人、管钱、管事;完善基层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和财务监管制度,打破基层地区在监管领域的“真空层”;强化对基层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让基层干部手里的“微权力”能够行使在“阳光”之下等等,让“巧取”私利者无从下手。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巧取”私利、公器私用终究逃不过党纪国法的追究。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广大基层干部要跑好“最后一公里”,管好“最后一公里”,答好脱贫“收官卷”。(永定区纪委监委 赵婷)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