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追记常宁市纪委监委四级主任科员张小华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谢航 2021-08-30 10:17:33
 

“进入‘打铁’的行业,就要做‘铁打’的人”

——追记常宁市纪委监委四级主任科员张小华

初秋的常宁市太阳依然火辣,市纪委监委专案组忙碌的日常里,再也不见那个清瘦笔挺的身影。

8月10日,45岁的常宁市纪委监委四级主任科员张小华突发疾病被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他永远是我的骄傲。”追悼会上,张小华的父亲颤巍巍地捧出鲜红的绶带,双手抚摸着上面“全市优秀支部书记”黄色大字,当场恸哭。

8月11日去衡阳的外调单上,还写着他的名字;208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到凌晨,熬夜奋战的同事徐田生偶尔望着身边的椅子愣神,却再也见不到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

这位群众心中的好干部、同事心中的好模范、父亲心中的骄傲、儿女心中的榜样,永远地倒下了。这位立志要做“铁打的人”的纪检干部,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留在了“打铁的事业”上。

一身正气,书写忠魂

“进入‘打铁’的行业,就要做‘铁打’的人。”2014年,在张小华当上“纪检兵”的第一天,他写下了这句话。从此,在纪检队伍的每一天,他都用行动兑现着自己的铮铮誓言。

“党纪国法面前,他不容许任何人含糊对待。”在进入常宁市纪委之前,张小华曾担任常宁市三角塘镇纪委书记,他的严谨作风给三角塘镇原镇长吴柏林留下深刻印象。

常宁市二中新校区项目征地,为了多争取一些补偿款,许多村民都找上门来说情,张小华铁面无私,从不松口;村里道路建设涉及坟地拆迁,有些村民试图认领本不属于自家的祖坟借机领取补贴,张小华挨个走访查明实情;涉及到重大工程或项目,张小华专门跑去找相关厂商了解价格、用量……“任何弄虚作假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吴柏林回忆说。

作为纪检干部,张小华不仅严于律人,更严于律己。

三角塘镇干部阳鹏还记得,在担任办公室主任时,张小华每天都不厌其烦地叮嘱他加强干部上下班考勤;有的干部下村回来,中午想喝一瓶啤酒“打口干”,硬是被他喊停了。

张小华的多年好友彭德忠回忆,张小华到村上办事,从不接受村里吃请。过去十几年里,张家甚至没有办过一场喜宴,生活清贫简朴。

8年来,张小华经手立案36起,多次被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监督检查业务能手”“优秀共产党员”。

群众的事是他心里最大的事

板桥镇原纪委委员邓勤回忆,2017年端午节前,镇里樟塘村村委因财务问题与当地百姓发生矛盾。时任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的张小华为迅速查清真相、化解纠纷,在端午节当天查了整整一天一夜的账,直到天亮才把问题查清楚,顾不上休息,又急忙去给村民回复。

当张小华逝世的消息传到三角塘镇三角塘村时,60岁的村民詹冬山狠狠抽了几根烟。2018年,他被镇自来水厂违规收取了一笔1500元入户建设费却不自知,两年后,张小华把这笔钱交到了他手上。

2020年,脱贫攻坚进入全面收官之年。常宁市委在巡察中发现,三角塘镇水厂负责人刘某涉嫌存在向贫困户等违规收取入户管网建设费等问题,但水厂提供的基础资料不全,所涉户数与金额不明确,调查工作量很大。

“给我一周时间,我去把底子摸清。”时任镇纪委书记的张小华接过了担子。白天走访调查,晚上整理材料,经常忙到天边发白,硬是在一周时间里走访了全镇涉及此案的165户村民,把所有要清退的资金和每户一一对应,最终把违规收取的37万元建设费逐一退回到了村民手中。

接受记者采访时,詹冬山懊悔地说:“早知道这样,我应该亲口对张书记说声谢谢。”

纪检工作8年,他体重掉了50多斤

今年5月,张小华作为优秀乡镇纪委书记,被安排到市纪委工作。报到当天上午,他就投入到“4·27”专案组参与外调工作。

搭档徐田生回忆,外调工作几乎是连轴转,白天走访外调,晚上要将资料信息录入电脑,两个人时常并肩作战。张小华有腰椎间盘突出,徐田生经常劝他休息,然而张小华依然坚守,有时甚至彻夜奋战。

7月30日,张小华和徐田生来到长沙的6家银行调取资料。两人马不停蹄地跑了5家银行,此时已是11点40分,距离最后一家银行还有一公里多路。为了在上午完成外调工作,张小华顶着烈日狂奔。

“看到45岁的他像小伙子一样奔跑,当时很受触动。”徐田生说。

8月初,“4·27”专案结束,张小华又忙起了另一个专案。

常宁市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银玉贵回忆,8月10日上午,正在工作的张小华突觉胸口发闷,以为是旧病复发,便和往常一样躺在沙发上稍作休息,再继续投入工作。然而这一次,张小华却没能挺过来。当病情恶化,张小华被妻儿送往医院救治,进去不到10分钟,儿子张滔就收到了病危通知书。

尽管医生进行全力抢救,但张小华最终不幸离世,来不及留下一句遗言。

“他太拼了,很多次提到身体不舒服,但从来没有休过假,就一直这么扛着。”谈起张小华的身体,邓勤眼中泛起泪光。他说,纪检工作8年,张小华的体重掉了50多斤。

“铁打”的人,柔软的灵魂

常宁市泉峰街道城郊处一套两居室,是张小华一家四口的温馨港湾。一双儿女在县城上学后,张家一直在县里租房住,一租就是10年。直到2017年,张小华掏出全部积蓄10万元,再向亲戚借了4万元,才终于买下了这套单价每平方米1300元的小产权房,2019年才简单装修入住。

“由于只有两间卧室,爸爸就把沙发当成了床。”儿子张滔指着一张宽约90厘米的长条沙发说,爸爸工作很忙,通常每周只能回来两三天,为了让家人生活更舒适,他宁愿自己将就一下。

“工作再忙,他也没忘了爱我们。”回忆与爸爸的点点滴滴,女儿张蕊湿了眼眶,“爸爸记得我每一个爱好、爱吃的零食;小时候,即使工作劳累也会亲手做我爱吃的菜;长大后,一有时间就会耐心地与我谈心,教我做人的道理……”

“他有一颗很温柔的灵魂。”徐田生说,刚来市纪委时,张小华不会用电脑打字,效率低,总觉得拖累了别人,于是他默默地买了台笔记本电脑,一有空就学打字、学用电脑。

张小华发朋友圈的次数屈指可数,而他生前最后一条朋友圈定格在今年6月22日,那是为援助同事父亲而发的一条募集捐款链接。

张小华永远地离开了,但他留下了很多印记。厚厚的一摞荣誉证书,被张滔一本本叠好,珍藏在柜中,看着它们,耳边仿佛响起了父亲的谆谆教诲。

曾并肩作战的同事走过办公楼那条走廊,会看到他曾定期浇灌的盆栽幸福树,仍在吐露着新蕊、茂盛生长。

与他共事、受他影响的人们,将接续书写着忠诚、干净、担当,继续勾画着温暖、努力、善良。(记者 梁可庭)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