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可能会偶而遇到这样的困惑,就是在纪律审查工作中,常遇到领导、熟人或同事为纪律审查对象递条子、打招呼,使我们的工作受到人为的控制和干扰。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纪律审查一定要一视同仁,要一把“硬”尺量到底,绝不可时紧时松,人为地给纪律审查工作增加弹性。
笔者以前在乡镇工作时,曾听到过同行这样一句玩笑话:“我们搞纪检工作的,只搞得到穿草鞋的,搞不到穿皮鞋的。”话虽有失偏颇,却暗示了一个现象,就是乡镇的纪律审查工作重点放在了农村党员干部身上,而对乡镇本级,却基本是空白。难道是乡镇干部都没有问题,清清白白吗?我看情况并非如此。归根到底是我们不敢把纪律的尺子“硬”起来,把规矩严起来。
当前,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监督曝光栏目不难看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干部依然大有人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依然突出,纪律松弛仍旧是党内一大忧患。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党员干部把纪律规矩当橡皮泥、稻草人、纸老虎,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只要不违法,个人出不了大事,组织也不会太当回事。要澄清纠正这种错误认识,让干部明白违纪不是小节,就必须严明纪律。无论是谁,不管他官有多大,关系有多广,只要违反了政治纪律和规矩,就要严格进行纪律审查,绝不因递条子、打招呼而出现“打白条”、“打折扣”的情况。
严明纪律不能时紧时松,纪律审查要一把“硬”尺量到底,在日常的监督管理中,干部有“病”就要及时医治,只有这样,才是对干部的真正爱护和对党纪的切实维护,也才能让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真正实现常态化。(吉首市纪委 冷麦玲)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