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视问政”官员承诺岂能不了了之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李绍成 编辑:张交通 2016-04-29 10:52:43
 

  露天炭烧烤卷土重来、污水直排汉江、施工扬尘仍存在……22日晚,2016年襄阳市首场市民问政如约开播,聚焦襄阳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相关单位负责人给出整改期限。值得注意的是,当晚的问政现场,露天炭烧烤卷土重来及施工扬尘问题,都是二次问政。在直播现场,也因此出现尴尬场景,相关负责人再次承诺时,市民代表表示不信任。(4月25日荆楚网)

  襄阳问政现场官员的承诺,市民表示不相信,原因是这些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被问政了,上次电视问政时已经提到过,当地有关部门领导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出的承诺也是信誓旦旦,但承诺整改的时间过去了,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问题还是那些问题,承诺的事情没有兑现。那么,官员再次做出的承诺,民众自然就不信了。

  官员在问政现场的承诺缘何事后不了了之?笔者以为,一是承诺不切实际。一些官员把电视问政当做一个秀场,为夺人眼球,博取喝彩,显示他们“敢于担当”的勇气,拍胸脯,表硬态,不切实际地乱承诺,哪管事后能否兑现,只要能获得在场领导和民众的肯定就行。二是先求脱身的权宜之计。如果不对提出的问题作出满意的答复,现场媒体和民众是不会“放过自己”的,因此,不管有没有解决办法,先夸下海口再说。另外就是在作出承诺后,走下台来,冷风一吹,汗一散,把事情抛到了脑后,根本不去想办法解决,或者遇到一些困难就搁浅了。

  承诺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特别是政府官员的承诺,代表了政府的诚信,代表了政府的形象。因此,政府官员说话一定要言而有信,做到一诺千金。做不到的要向民众解释清楚,不要乱承诺,承诺了的就一定要想尽办法做到。而媒体在博取了眼球之后还要继续跟踪监督,督促办理,及时报道办理结果。

  问政承诺不兑现,关键还是没有建立起问责的长效机制,因而空头支票可以随意开。如何建立公开透明高效的问责的长效机制,让那些在台上拍胸脯,表硬态的领导,在台下也能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建立了常态化的问责的长效机制,用机制促工作作风的转变,才是治本之策,才会使得台上“出出汗”的官员,在台下也能“出出汗”、“治治病”,及时的处理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吉首市法院 李绍成)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