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谭本伦:“责任”和“乐趣”是我的信念

来源:红网 作者:李森林 编辑:张交通 2016-06-24 10:54:02
 

  

张家界市慈利县高峰土家族乡党委书记谭本伦。

 

  张家界市慈利县高峰土家族乡党委书记谭本伦。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弘扬党的光荣传统,营造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20日起,红网推出《潇湘先锋》系列报道,走近全省各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以他们身上的温暖故事,展示先进典型的时代风采。

  红网张家界站6月24日讯(分站记者 李森林)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高峰土家族乡,乡党委书记谭本伦深受这里乡亲们爱戴,“希望谭书记能在高峰土家族乡多搞几十年。”

  6月21日,记者来到慈利县高峰土家族乡,了解谭本伦是怎样一步一步深受乡亲们爱戴的。

  上任第三天乡里集镇缺水告急 谭本伦解决缺水问题

  “高峰能吃上鱼,那么这个鱼是长在树上的。”这句话是高峰土家族乡用来形容缺水的程度,喀斯特地貌,平均海拔800余米的峰峦,距离县城33公里的路程,种种因素使乡亲们将水视若瑰宝。

  2013年9月,谭本伦来到高峰土家族乡担任乡党委书记。上任第三天,高峰土家族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刘清净打来电话,告知学生吃饭、上厕所、洗澡都没有水,如果还缺水,就不得不停课。同时,乡卫生院也缺水告急。

  “当时学校缺水说要放假,我说一定不能。”谭本伦说,“那时压力非常大,不仅学校没水,卫生院也没有,学生和病人都十分迫切需要水,所以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义无反顾解决缺水问题。”

  初步了解后,得到的消息竟然是不仅集镇缺水,全乡25个村都缺水,严重缺水时,只能从县城用消防车运水来供给集镇的用水,集镇外其他村只能靠天水。为了进一步了解缺水的原因,谭本伦前往供给集镇用水的水源——茅庵水库,沿线走了3天实地考察。

  “16公里山路,来回就是32公里,当时可没管那么多,心里就想着帮乡亲们解决缺水问题。后来我发现集镇这里并不缺水源,集镇水源管理不善、设备老化,附近几个村的老百姓在主要运水管道里分支水源,集镇下方1500亩水田都是造成集镇缺水的主要原因。”谭本伦说,“只有先解决集镇缺水问题,然后以点带面辐射其他村,才能彻底解决整个高峰土家族乡的缺水问题。”

  在寻求到资金支持后,立即从茅庵水库新增3条水线,一条灌溉1500亩水田,一条解决其他几个村用水,一条专门供给集镇。2014年2月,集镇缺水问题彻底得到解决,距离现在2年多的时间里,县政府再也没有给集镇送过一次水。

  寻找新水源地修建提水站,新修1021口水窖,再建28口蓄水池,全面铺设供水管道,免费给乡亲们安装入户水表……解决缺水问题已成星火燎原之势,蔓延至整个高峰土家族乡,2015年6月,全乡4080户、14000人的生活用水问题全部解决,在通水那天、拧开水龙头的那一刻,谭本伦看着乡亲们的笑容,长舒了一口气。

  深化党建引领 以党建促发展

  谭本伦在担任高峰土家族乡党委书记时发现,郑家坪村党支部存在软弱涣散、党员党性意识淡化等问题,导致上级部署安排的工作推动难度大,群众也颇有意见。经过多次走访,谭本伦发现郑家坪村党支部软弱涣散与支部书记胡开政思想抛锚、工作热情减退有关。在深入了解后,谭本伦从讲党性、讲奉献、讲担当的角度,语重心长地给胡开政上了一堂思想政治课,同时又召开党员群众会议,寻求理解支持、统一干群思想,彻底打开了胡开政郁积已久的心结。

  “谭书记来之前,我背负了很大的思想包袱和工作压力。当时,村里发展资金短缺,村民不理解又不支持村支两委的工作,党员像一盘散沙,家里人又埋怨我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尽做些吃亏不讨好的事。一时间,让我心灰意冷,想辞职不干了。谭书记知道我的真实想法后,多次给我做思想工作,打气鼓劲想办法。”胡开政说到,“现在我们整个村不仅基础设施上去了,班子队伍也拧成一股绳,开会前微信群里一通知,开会时人员全部到位,整个村支两委工作热情和效率都大幅提升。”

  曾经的郑家坪村没有一条水泥路,如今的郑家坪村,水泥路修好了,路灯亮起来了,饮水问题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对于这些变化,村民们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间。

  正是因为深化党建引领,以党建促发展,2015年,全乡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6亿元,较上年增长8%,居民储蓄总量达到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81元。也正是因为通过抓党建工作,强化党员意识,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全乡干群关系变得更加密切,精神风貌也跟着焕然一新。

  统一干群思想 “四培四带”帮助谋划产业发展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人难找,“四难”是曾经通俗形容在政府办事的状况。农民家庭出生的谭本伦,父亲是一个老村支部书记,在父亲的影响下,谭本伦树立了一心为民的工作理念,这也成为了他在工作上不断创新的动力。2009年时任景龙桥乡党委书记的谭本伦,为更好的联系服务群众,他创新推行了“1+5”群众工作法,即建好一个平台,开展“一本手册,一辆单车,一个窗口,一份责任,一项结对”五个活动,且一直沿用至今。

  “最远的村到政府有20多公里,乡亲们来政府办事非常不容易,来的时候要找的干部下了乡,这样一来一去折腾时间不算,还无功而返。所以当时我就把干部的职务、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工作状态做成了去向牌,要求每一个干部都严格遵守,乡亲们来办事的效率大幅度提升。目前,参照我们的做法,全市范围内都已经应用推广了去向牌。”谭本伦介绍,“同时,我们干部下乡走群众都是骑单车,让群众更容易接受,从而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拆掉了‘隔心墙’,真正把群众工作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结合高峰土家族乡的实际情况,谭本伦认真落实抓党建的主体责任,不断强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大力开展“四培四带”活动,将19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115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3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党支部书记,3名优秀党支部书记培养成标杆,取得了良好成效。

  其中,高峰土家族乡郑家坪村84年出生的年轻党员朱明欧,就是通过“四培四带”成长起来的种烟新贵。2013年,朱明欧一家人靠家中三四亩地种植烟叶,年纯收入才12000元,谭本伦在了解朱明欧的情况后,上门做好朱明欧的思想工作,并鼓励他作为一个党员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致富。在良好的政策和谭本伦的鼓励下,朱明欧以300元一亩的租金租了100多亩地,每亩地年纯收入达到近4000元,并且带动周边20多户农户致富。

  谭本伦:虽然是普通的乡党委书记 但依旧全心全意履行使命

  解决缺水问题,加强班子队伍凝心力,创新工作方法让老百姓少跑路方便办事,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谭本伦只是一名普通的乡党委书记,一直以来,他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坚持如一,求实创新,把百姓装在他心中,时刻牢记着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和党务工作者的职责,全心全意履行着自己的使命。

  最后,当记者问及谭本伦,是什么信念让他能够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说,一个是党和国家赋予他的“责任”,另一个是每帮助一个人,看到对方发自内心的笑容时,他觉得这样的工作也很有“乐趣”。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