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家风·传承】(二十四)朱克靖:一生不忘父训,诚恳做人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醴陵市纪委 编辑:张交通 2017-02-27 09:55:53
 

  

 

  朱克靖(1895-1947),湖南醴陵人。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政治部顾问兼军部战地服务团团长、苏中三分区专员、浙西行政公署主任等职。解放战争初期,任新四军秘书长、山东野战军联络部部长。1947年7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同年10月在南京郊外英勇就义。

  

 

  周恩来与新四军领导人合影(左起为:陈毅、粟裕、傅秋涛、周恩来、朱克靖、叶挺)

  谨遵父亲教诲:老实读书,好生做人

  醴陵北乡有个株树下村。村以树名,远远望去,朱家老屋就掩映在大树的枝繁叶茂之中。朱克靖是家里最小的儿子,因自出生起就长得黝黑,父母就叫他“黑子”。

  朱克靖自小就表现出同哥哥姐姐们不一样的心性来。他的心思不在务农上,就爱读书识字。父亲虽是个农民,但也有些见识。他不愿意孩子们个个都像自己一样没出息。他把朱克靖放进本乡本族的私塾就读。送儿子上学的第一天只对他说了八个字:“老实读书,好生做人。”令父亲未曾想到的是,这八个字的家训竟成为一句箴言,伴随着朱克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朱克靖的出色才华不仅表露在读书写字上,更表现在他那份为国出力的那一番雄伟抱负上。朱克靖刻苦读书,诗文颇有才气,成为乡邻们心目中的“有为少年”。

  

 

  与妻子的婚前约定:与我结婚,不指望发财享福

  1926年6月,年过三十的朱克靖结婚了,妻子萧仲之是他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同学萧复之的妹妹。婚前朱克靖对萧仲之说:“与我结婚,就不要希望当官太太。也不要指望发财享福,而要准备吃苦。”

  萧仲之是个大家闺秀,她受封建官僚家庭的影响,骨子里有着一种小资情调。妻子的这些“小节”对朴素惯了的朱克靖来说难以忍受。于是,朱克靖耐心地跟妻子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家庭环境,还有父亲对自己的教诲。他希望妻子能够秉承老朱家的家风,改变生活上的奢靡之风。在将军丈夫的言传身教下,妻子改变了许多,渐渐与丈夫合上了节拍。

  不久,因革命需要,朱克靖告别妻子,踏上了北伐战争的征程。在得知丈夫被捕后,萧仲之心急如焚,领着12岁的大儿子朱文泉,从南昌赶去南京探望,他们就守在冰冷的监狱铁门外,无奈院墙高耸,无法见面。在极度无奈和失望之下,萧仲之只得含悲忍痛携子回去了。

  纪律严明:与士兵同甘共苦,为了国家舍小家

  在朱克靖的军旅生涯中,他时刻不忘父亲的谆谆教导:“老实读书,好生做人”。虽然贵为将军,他却时刻保持着一种平民风格,他博学多才,却常以村夫自居。

  当时对军部长官,按规定都配给一乘四人大轿。朱克靖眼睛近视,行军很不方便。但他坚持不坐轿子,他说:“现在是民主革命时期,讲究平等,我为什么要别人抬着走呢?”

  1926年7月,北伐军占领醴陵后,第三军政治部就设在醴陵县城北面的姜湾,这里距离朱克靖的老家只有十几里路之遥,朱克靖很想念亲人。可是,部队纪律严明,他身为将领,更要克制自己的情感,所以一直没有回家探视。这件事情后来被家乡的百姓们传为佳话,都说朱克靖为了国家舍小家,“三过家门而不入”。

  身陷牢笼时,朱克靖对自己的同志说:“你们中间如果有人回到我们那边去,请把狱中的情形告诉党组织。生为人民,死为人民,永不投降,永不叛变!”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