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顶”绝不可染“铜臭”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杨琦 编辑:张交通 2017-03-25 14:46:06
 

  在谈到“斩断官商勾结的利益链条”时,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杨晓渡表示:“一些资本希望在掌握经济权力之后,谋取政治上的权力,这是十分危险的。”(3月19日 中青报)

  纵观官与商关系的发展历史,商人掌握经济权力后谋求政治权力的并不在少数,原本是普通商人,后来摇身一变成为山西省文水县副县长的王辉,正是商人谋得“红顶子”的典型。

  显而易见,习惯了精打细算的商人们最会算账,精于计算投入产出比的他们,断断不会让自己亏本,拿到“红顶”所下的血本,必定会通过各种方法收回。在官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情况下,要想收回“成本”甚至获得“超额利润”,就只能走“权生钱”的邪路,如此一来,权力变现在所难免,以权谋私也就见怪不怪。

  细细揣摩,为何商人们想尽千方百计都要给自己戴上红顶“管帽”?实际上还是官本位思想作祟。商人们普遍认为有了一身“官皮”,就相当于为自己的生意和事业拿到了关照“绿卡”,事自然好办了,“肠梗阻”自然没了,有了权力的庇佑,财路自然也就通了。然而,屁股决定脑袋,像王辉这样用钱“铺”出来的官,多数只会为自身利益“代言”,指望其在为服务人民上不遗余力、竭尽所能实际上很可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其实,由“商”而“官”之所以最容易滋生“权力变现”,很大程度上还是脱“商”不够,仍旧兼具“官”和“商”双重属性的结果。骨子里深植“商”的基因,政治信仰上的先天不足,后天对物质需求的习以为常,注定了其会在商人“唯利是图”思想的趋使下,把服务群众抛于脑后,把权力当做谋私工具,让手中权力被铜臭化、商品化。而被异化的权力,更像是一种“思想癌症”,只要“权力血脉”畅通,“癌细胞”就会随着血液流动而扩散全身,导致“腐化病”日益严重。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商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正常的讲规矩的健康的关怀虽无可厚非,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其攫取政治权力作为生意的“保护伞”。笔者认为,要遏制商人谋权,让“红顶”始终保持服务和公益属性,还需双管齐下。一方面,要严控“入口”。要切断权钱交易、权名交易等“政治花瓶”的营养管道,加大对商转政人员在德和廉两方面的甄别力度,严把党风廉政关,谨慎择人,精准用人。另一方面,要畅通“出口”。健全民主监督与追责问责并重机制,对套权变现者从严从重查处,对戴着公家“红顶”,谋取个人“私利”,搞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的腐败分子,更要以壮士断腕之心坚决清除出干部队伍,绝不姑息迁就。

  国无商不兴。遏制商人谋权,本质上是一场权力“围猎”与“反围猎”的斗争。唯有守好本分不越位,强化监管不缺位,堵住漏洞不失位,才情真正斩断商人伸向政治权力的“黑手”,让政与商亲而又清,清而更亲,亲上加“清”。(津市市纪委杨琦)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