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郴州市纪委重拳出击专项整治“车轮上的腐败”,共清退“私车公养”问题资金2699万元的消息发布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郴州市苏仙区白鹿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黄建军、临武县住建局局长唐元松两位“一把手”均因“私车公养”问题被纪委立案调查。
随着公车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公车私用”现象的监管和惩处力度不断加大,各地区、各单位公车的使用已日益严格和规范化。在此背景之下,一些公务人员开始在“私车”上动起歪脑筋,打着“公用”之名,行“私车公养”之实,为“车轮上的腐败”穿上隐形衣,催生新形式的“四风”问题。“私车公养”看似是占小便宜,实质上是一些党员干部的特权思想和侥幸心理在作祟,是个别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淡漠,对纪律和规矩缺少敬畏、缺少戒惧的表现。“私车公养”与“公车私用”一样,本质上都是私心在作怪,是“以权谋私”的变相腐败,影响十分恶劣。
与公车私用的招摇过市相比,“私车公养”更隐蔽、欺诈性更强,“私车公养”式腐败手法也是五花八门、形式多样。其实,党员干部按照有关程序,用私车办公事,加公油尚属正常范围,但个别人抱着公家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心理,趁着“公用”之机饱私囊,加油量远大于办公事所需,更有甚者演变为“私车用油,公家包干”或借机敛财。这种打着“公用”的名义来为私人服务的隐形变异“四风”,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视,不能放任其越演越烈。从官德角度看,“私车公养”是涉及官员品质的大问题;从法律法纪看,“私车公养”涉嫌贪污腐败。其负面影响,不仅是弱化了公车改革的效果,矮化了人们对改革的期望,与节俭出行的目标背道而驰,也无疑加重了公共财政负担,导致了公共财政资金的流失。此外,“私车公养”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会进一步助长一些党员干部公权私用、公私不分的特权思想,这种特权思想还极易催生其他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时间久了,“四风”越吹越烈,长期积累下去,终将败坏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面对这类新变种的“四风”问题,必须抓早抓小,善始善终地打好“持久战”,必须严格监管,才能防微杜渐,扎扎实实廉洁从政。遏制“私车公养”,必须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教育,严明公务用车管理和使用方面的相关规定,重申公车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强化纪律意识,拧紧廉洁自律的思想之弦。要让那些心存侥幸的党员干部清楚认识到,“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顶风违纪,即便手段隐蔽,也终究有被查处的一天。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公车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细化公务车辆管理和使用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加强对“车轮上的腐败”的有效监督,减少某些党员干部钻空子的可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对“私车公养”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和问责力度,持久发力,对‘私车公养’问题露头就打,让其无处遁形,真正让公务出行行得“正”。(澧县纪委谭月)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