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分赃不均”式举报警示了啥?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杨煜 编辑:张交通 2017-06-28 17:03:47
 

  “从这张纸条上看,我就觉得他们4个人肯定背着我从村里领了钱,我心里很不高兴。”娄底冷水江市中连乡村干部谢念秀向乡纪委出示了这张信纸,上面简短地记录着“加班工资4800元、补公路1000元、公路硬化22000元……”顺着谢念秀提供的线索,冷水江市纪委深入调查后,结果让人啼笑皆非,原来这是一起分赃不均引发的“窝里反”。(6月22日三湘风纪)

  在很多贪腐案件中,由于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分配思维,致使利益分配往往成了问题的根本所在,一旦出现“分赃不均”的情况,有些人竟然还找到相关部门“主持公道”,真是徒增笑料而已。比如,网上曾经报道,两个盗贼因分赃不均吵架,竟然拨打了110找来警察“评理”,最终是全被警察逮捕。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在面对公路硬化这块“唐僧肉”时,有些人“不谋而合”的动起了歪脑筋,很快就形成“腐败利益集体”,但因在分配赃款的过程中“分赃不均”造成“窝里斗”,导致“腐败同盟”分崩离析,到最后居然还找来纪委,妄想其帮忙“主持公道”!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样“贼喊捉贼”自曝“家丑”的笑话,恐怕也只有不想为老百姓谋福利,而只想自己腰包鼓起来的村干部做得出来。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场因“分赃不均”引起的“窝里斗”闹剧,让公众窥见了“腐败合伙人”的丑陋面目,看到了腐败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和隐蔽性。不仅暴露出基层干部滥用“权利”,也反映出基层权利缺乏制约监督。而作为党员干部以“分赃不均”为由进行举报,请纪委来“保障”自己的贪腐利益更是心中无戒、目无法纪的表现。不用队友“举报”,迟早也会“东窗事发”,落得“吞金而亡”的下场。

  这样“贼还捉贼”的戏码并非仅此一例,如“情妇举报”、“小偷反腐”等等。可贪官无论因何种荒唐的方式落马,都不是反腐的胜利,反而暴露了反腐工作的漏洞,相关党委与纪检部门应深刻反思。要知道在反腐这项长期工作中,光靠“情妇”、“小偷”、“分赃不均”是根除不了腐败的。试问,如果贪官们合理分赃,实现“见者有份、利益均沾”,而且相互“保护”,那他们何时才能落马呢?所以,只有对权力广泛监督,将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三不”机制,才是从根本上解决腐败,真正营造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环境。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为了不义之利进行“结盟”,终将分崩离析。唯有合而谋国家之利,分而思民众之福,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心态去“结盟”,才会长久、牢固。(汉寿县纪委)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