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守好“廉洁”才能过好“廉节”

来源:三湘风纪网 作者:杨琦 编辑:张交通 2017-09-30 15:52:35
 

  国庆、中秋“两节”将至,广东省、黑龙江省、公安部相继发布消息,对节假日期间违规发福利、收送红包礼金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进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人情社会,逢年过节彼此登门拜访,互送礼品,拉拉家常,本无可厚非。然而,从近年披露的一些腐败案件看,违纪党员干部防腐拒变思想大厦崩塌的背后,不少始于逢年过节所谓的“人情往来”“盛情难却”。

  据报道,安徽省泾县国税局原局长胡晓华,在春节、中秋等节假日收受企业老板礼金17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云南省景洪市旅游局行业管理股股长陶振群,连续两年春节期间,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赠送的现金礼品共计5000元,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安徽省肥西县紫蓬山旅游开发区梁岗社区居委会主任吴善年,收受企业以春节名义赠送的烟酒,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诸如此类,党员干部倒在节假日“关口”的例子数不胜数,原本正常的人情往来,放在党员干部与某些别有用心的管理对象之间,却或多或少地裹挟上了些许腐败的异味。

  诚然,“节日腐败”发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人情往来的幌子,向党员干部行贿,以寻求权力照顾是诱发“节日腐败”的重要外因,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自律不严和畸形的人情观才是催生“节日腐败病”的真正“病原体”。

  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对政商关系界定不明,对别有用心刻意接近自己的人缺乏应有的戒备,往往以人情交往为由,与服务对象和管理对象称兄道弟,大玩“哥们儿”义气,对于他们的“小心意”缺乏足够的警惕,总将节假日、生日收受的礼品视为朋友之间正常的礼尚往来,对本不该收的红包礼金更是来者不拒,统统笑纳,陶醉于权力带来的“隐性福利”,醉心于职位带来的虚荣和满足,失去了对糖衣炮弹最基本的“免疫力”,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冲破正常朋友往来的界限,想要抽身时却发现为时已晚。如此一来,本该开心快乐的“节日”演变为被法纪问责的“劫日”,可悲更可叹。

  风虽微而寒可惧。要消灭党员干部“节日感染”病毒,医治积习甚深的“节日病”,党员干部要矫正和清除畸形的人情观,守住廉洁底线,尽早远离打着交朋处友和礼尚往来的幌子,行寻求权力照顾之实的别有用心之人,防止陷入以利相交的泥潭。不仅如此,各级纪委要始终保持节日反腐的高压态势,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节日病”,通过招呼在前、警示在先打好“预防针”,让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再上“紧箍咒”,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节日腐败病”感染的机会;同时,要守住节点,寸土不让,实行举报“零障碍”,督查“零间歇”,查处“零容忍”,坚持露头就打,坚持严查快办,对典型问题指名道姓通报曝光,严防“节日腐败”反弹。

  风成于上而俗化于下。党员干部只有筑牢严以律己“压舱石”,管住手,不乱拿,守住心,不妄贪,时刻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方能拆开红包礼金包藏的“祸心”,不让过节变过“劫”。(津市市纪委杨琦)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