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处分小转变 作风大转弯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周俏丽 陈兵 编辑:张交通 2018-10-25 19:51:07
 

  “打赢脱贫攻坚战,执纪监督必须全面落实精准要求,下足‘绣花’功夫。”

  今年5月,河口乡纪委通报了一起易地扶贫搬迁领域履职不力的典型案例,党委书记、乡长、副书记、扶贫办主任等领导受纪律处分,两名一般干部被诫勉谈话。

  事情发端于5月该乡某村村民的一次上访。结果显示,该乡易地扶贫搬迁领域的确出现了多起同区域搬迁但把关不严的情况。“审核不严格,也要被问责”,由此带来强有力的震慑。

 

  思想结

  “很痛,但又想不通。”

  “明明只是代别人签个字,怎么就挨了‘板子’?”小问题,引发大震荡。

  作为河口乡驻村干部的党委副书记邓某,面对处分压身,被不分青红皂白的‘一棒’,打晕了脑袋,硬是转不过“弯”来。

  “打板子”是对做错了事的惩罚,可是我没做错啊?

  按照中央的政策理解:易地搬迁是指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

  可是在河口乡这个边远的穷旮旯里,在政策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党委政府、扶贫办最初都没有明确规定,究竟要搬迁多远才算安置到其他区域?

  50米,还是100米?

  一开始的投石问路,难免造成后来覆水难收。

  “干得越多越吃亏。”

  “多做多错,一做就错,不做不错……”

  “鞭子打快牛,到时候谁还敢担当干事?”

  一时之间,畏难情绪弥漫。

 

  千千解

  直到乡纪委将处分结果公示,出人意料的结果纷涌而来。

  “我的结对户怎么没为易地搬迁的事情找我‘纠缠’了?”

  “始作俑者”的上访户竟然开始息事宁人,其他同区域搬迁“吵闹要”的贫困户,竟然心平气和的接受了处理结果?

  你说奇怪不奇怪?

  政府大院里,少了些平日“张牙舞爪”找领导讨搬迁名额和“生拉硬扯”攀关系找干部要验收签字的人,这个“板子”是不是打得恰逢其时,又合法合理呢?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

  被处分的干部感触最深,也最先感受到新变化。

  “别人一个地方搬迁了百来米都没搞到易地搬迁,导致干部还被处分了,我是在原址建房的,不符合政策,现在找领导也没用……”

  一切按规矩来,严格审核把关,很多杂难疑症倒迎刃而解。

  “一个签字,不查事小,一旦追究,牵涉的就是原则、是规矩,一寸都不能让。”乡纪委书记每逢党员大会、谈心谈话会上都会不忘当好‘婆婆嘴’,念念‘紧箍咒’。

  精准扶贫事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链条长、环节多,一个环节把关不严、一个环节不负责任、一个环节没有精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前功尽弃。

  处分的结果,既是对全体干部的一次警醒,也是对观望群众的一次再教育。

  “一开始受处分,我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思想上想不通,情感上很受伤,但是通过多次下村发现,老百姓的认识明显提上来了,工作好开展了,几个易地搬迁老上访户也‘转过弯了’……所以这个处分结果,我觉得值!”

  党委副书记邓某连连称赞乡纪委的雷霆出击、及时止损,以及由此带来的作风“转弯”’。

  否则,看似不起眼的漏洞,可能导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啊!

  易地搬迁有1300多人受益,规模之大,工程之多不言而喻。要是把关不严,导致每一个环节都出现裂缝,造成的泛滥后果可想而知。

  “严要求、正作风、早指正,既是对我们干部的一次‘排毒’和‘治病’,也是为群众百姓树立一个执行政策的标杆。”

  不漏“小问题”,不搞“特殊化”,释放扶贫领域“零容忍”的信号,反而赢得了河口乡干部的一致点赞,以及对求真务实政风和严谨干事作风的追求,激发了他们上下同欲者能胜的干劲和激情。

 

  不停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是不讲情面的,不会对着往日的“功劳簿”法外开恩,也不会因为“小问题”而网开一面。

  脱贫攻坚到了冲关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时候,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

  被处分了,讲究的是作态。

  从干部到群众,或服气,或点赞,河口乡的党风廉政和脱贫攻坚工作在一次次的打铁过硬中逐渐被认可。

  我们已经走过了千山万水,但走向未来仍需要跋涉万水千山。每一个跌倒了再爬起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好干部,都是逐梦的“真心英雄”。

  “当不幸降临的时候,并不是路已到了尽头,而是在提醒你——该转弯了。”

  (作者:河口乡人民政府 周俏丽 陈兵)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