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梁家河》有感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雷洪波 编辑:张交通 2018-12-04 17:05:15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不要小看了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近日,通过通读《梁家河》这本书,我深有感触。梁家河——中国延安一个贫困而偏远的小山村,因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那里生活、劳动七年,而成为“梁家河故事”的发祥地。《梁家河》用细腻的手法,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的生活阅历娓娓道来,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梁家河精神。这种精神应该成为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

  什么是梁家河精神?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青年在梁家河生产、劳动所形成的生活态度、劳动观念、个人品质的凝练,以及以总书记为代表的那一代青年在中国农村实现人生观转变、为改变农村贫困面貌而奋发努力的所有行动的总结。我通过对《梁家河》这本书的细细品读,主要有以下感受:

  热爱人民,始终把人民装在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他全身心融入到梁家河的集体中,与全村人民一起生活,一起生产,水乳交融。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当年我走的时候,我的人走了,但是我把我的心留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在离开梁家河后,心里依然时常牵挂着梁家河、牵挂着梁家河的老百姓。他曾先后给梁家河的村干部写了四封回信,每当得知梁家河有了新的变化,他都感到非常的欣慰。

  迎难而上,锤炼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时,梁家河的生活之苦,自然环境之苦,是苦中之苦。一个从大城市来到这偏远小山村的青年,面对眼前的苦,他有过失望、有过抵触,甚至想过逃离。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是他经受的“五关”,而最难的是跳蚤关。可习近平总书记最后没有屈服于这些困难,他知难而进,决不妥协。他在自述中讲到:“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情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

  为民做实事,做人民的好干部。习近平在梁家河七年,他带领梁家河的村民一起打水坠坝,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一起从文安驿公社用架子车拉煤到梁家河村,解决群众做饭取暖问题;一起办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打甜水井;一起挖沼气池,大建沼气等等,解决了梁家河村民实实在在的民生大问题。

  处事要正直公道,永远保持一颗公心。《梁家河》书中第三部分中的“随娃:村干部要‘一碗水端平’”“铁锁:要做行动上的巨人”等四篇文章,体现的是社会公平的手段,为人处世的公道。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保持一颗公心,让任何人都没有投机取巧的机会,如果有私心,群众不会信任你,处理问题也不会被大家所接受。我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总结就是“只有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一个团队。”

  通过细细研读《梁家河》一书,使我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慈利县广播电视台 雷洪波)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