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与祖国共成长】“纪律面前不能讲特殊”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庹星 编辑:张交通 2019-10-08 16:23:46
 

  杨洪洲,1949年9月出生,1965年参军,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从部队转业回来任慈利县经委纪检员,后调至慈利县纪委工作,2009年退休,现任慈利县纪委监委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杨洪洲在纪检战线干了一辈子。

杨洪洲当年的工作照

 

  回想初到县纪委,杨洪洲被安排到一线办案。当时有个案件涉及某领导,一起办案的同事们担心自身年纪轻、资历浅,怕得罪人被“穿小鞋”,有畏难情绪,致使调查一度陷入僵局。

  军人出身的杨洪洲站了出来,“我们代表的不是个人,是慈利县纪委,纪律面前不能讲特殊!”部队严明的纪律早已将杨洪洲打磨得坚韧勇敢,他把困难抛在身后,主动找这位领导沟通。他对问题不遮不掩、不捂不盖,该查处的坚决查处,敢于较真碰硬的他愣是带领同事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该案件顺利结案。自此,领导和同事们都对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刮目相看。

  铁面无私的纪检人也有柔情, 80年代时落实政策,很多60年代下放的老人从桑植县前来上访,时值冬日,衣衫单薄的老人们走了好几天路,冻得瑟瑟发抖,有的老人草鞋都穿破了,还打着赤脚,接待他们的纪检员杨洪洲见状,心酸不已,便咬咬牙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费用,为老人们安排好吃饭住宿,耐心地帮他们解决眼前问题,这位无私付出、为民办实事的纪检人得到老人们的啧啧称赞。

  那时候办案条件相当艰苦,经常是“晴天一顶草帽一身土,雨天一双胶鞋一身泥”。1990年时,单位上下总共20来号人,只有一台公务用车。有一回,杨洪洲与同事负责调查一起汽车走私案,要坐火车去当时的广东省南海县取证,那时出差补助是一人一天14块钱,为节约资金,俩人煮了一包茶叶蛋,又带着方便面、鸡爪子等速食,就这样解决掉一天一夜的路途餐食问题。历时七八天的调查,俩人辗转多处,他们住便宜的招待所,天天吃方便面,经过多方交涉,汽车走私案总算水落石出。俩人从广州坐火车返回长沙,落地后才吃了一顿像样的大米饭。

  “那时候苦!下乡调查取证全靠两条腿,解放鞋常常磨破鞋底。”杨洪洲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感叹道:“现在办案条件好多了,祖国的发展好咧!这样的条件以前是想都不敢想。”

  说起来,杨洪洲与纪检监察有着不解之缘,家中三兄弟全都在纪检部门工作。当时,大哥、二哥均在县级纪委任书记,两个哥哥身居要职,作为老三的他并未“走后门”,而是在基层踏踏实实干。出身农村的兄弟三个坚守各自的岗位,纪检战线的“兄弟连”在工作上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传递和分享着正能量,一起当好党的助手。正是这种好家风,让老杨家在当地拥有极好的口碑。

  认识杨洪洲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老杨这个人,绝对不搞腐败!”用杨洪洲自己的话来说,当好纪检干部,就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吃得起苦头”,在纪检监察战线工作近30年,有人请客吃饭,他每次都婉言谢绝,跟随他多年的老部下说他是“在单位一分钱都不会多拿的人”。

  “现在党内法规不断完善,对纪检干部的监督约束力度也更大,这对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是好事!”杨洪洲感慨道:“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纪检干部要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发白了,初心不改;背驼了,正气未减;退休了,情结还在。部队出来的杨洪洲有着浓厚的“军人情结”,多年前穿戴过的军装军帽、佩戴过的勋章都还完完整整地保存在家中的衣柜里。一直以来,他最关注的是国家的国防建设,在他的影响下,家里人都成了军事频道的“忠粉”,收看新闻联播是家庭每日必修课。

  虽已退休10年,但杨洪洲仍然续写着与纪检监察系统的“缘份”,目前他担任慈利县纪委监委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每月积极组织老党员们学党章、上党课,党支部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2018年他个人被县纪委监委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一路与祖国共同成长,一路与纪检监察并肩前行,提起这些年的工作经历,杨洪洲眼泛泪花,“只要身体还行,我能多干一天就多干一天,日子越来越好,我越干越有劲!”(慈利县纪委监委 庹星)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