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一次……】我的一次扶贫之旅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彭四鑫 编辑:谢航 2020-07-14 19:47:02
 

2018年3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明媚,我接到单位组织部的电话,说有点事找我谈谈。刚到组织部办公室,彭部长笑脸盈盈招呼我坐下,递了一杯热茶给我,“四鑫,这几天单位领导研究,准备派你去桑植县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征求下你个人意见,你愿不愿意去?”

“精准扶贫!”印象中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还是在2013年底一次新闻联播上,习总书记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之前虽然也当过结对帮扶干部,下村走访过贫困老百姓,但对于驻村帮扶工作,没有任何经验,只知道脱贫攻坚是全国上下一等一的大事,是关乎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顶层设计,领导将此重担交给我,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压力,

半个月后,我带着行囊踏上了驻村帮扶之旅。

富平村原名湖坪村,位于桑植县官地坪镇,是一个偏远山村,关于名字还有一段小小的来历。“昔日湖坪村,两山夹一峪,地挂二面坡,境内无溪沟,田是汨湖洛,下得三天雨,坪里变湖泊,短则三五天,长则半月多,交通时中断,生活多不便,庄稼几绝收,排涝成夙愿......”,这段顺口溜是对当年湖坪村的真实写照,官地坪镇是典型的喀斯特的地貌,大部分地区异常缺水,但湖坪村正好相反,两面环山,呈包夹之势,每到雨季来临,内涝之患苦不堪言,千亩良田连年灾荒。2015年市纪委监察局进驻后,列治涝为首要任务,历时近三年,贯通一千八百米排涝隧洞,千年水涝终成历史。在上一任工作队的帮扶下,湖坪村完成了路、水、电、村级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今沟渠成网、路灯成行、垂柳成荫、丹桂飘香、道路四通八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昔日到处是芦苇荡的湖坪村也顺应时势改名为“富平”村,成为2017年官地坪镇首个出列的贫困村。

带着上一任工作队的光环,我不敢有丝毫怠慢,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作队员,但协助第一书记,配合村支两委开展好各项工作是我的本职。刚到村那天我就被富平村的美景深深吸引,跟村民口中的“汨湖洛”完全不搭边,听周书记(村支书)介绍,富平村能有今天的样貌,多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和市纪委的大力帮扶,“过去出行不光靠走,还要靠船,你看现在千亩良田年年丰收,农民生活有了保障,腰包鼓了,反映问题的越来越少,群众工作也好做了,咱老百姓也不图啥,就盼着能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勤劳致富,多么朴实的愿望!我们驻村工作队的使命就是为他们创造这样的条件。

要开展工作就必须熟悉村情,了解政策,村里有多少户、多少人口,贫困户有多少,残疾人、低保户有哪些?他们的致贫原因是什么,要怎样发展?“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一个确保、两个完善”......精准扶贫的惠民政策涉及各行各业,浩如烟海,在学习政策的同时也感叹国家为了老百姓脱贫致富所付出的心血,要学懂弄通做实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带着种种困惑,我开始了入户走访,富平村由原湖坪村、平头界村两个村合并而成,湖坪片区地势较低,农户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两个星期不到,我就遍访了湖坪片区的贫困户,但平头界片区属于高寒山区,海拔1000多米,气候较为恶劣,由于顶上环境适宜烟叶生长,世世代代以种植烤烟谋生的村民长居于此。上平头界的路从山脚到山顶呈“之”字形蜿蜒攀升,第一次驾车上去时,公路还没有硬化,道路崎岖颠簸,宽度勉强容下两辆车并行,最要命的是外侧没有护栏,行至半山腰绝不敢往窗外多看一眼,万丈悬崖惊的人后背发凉。

一路颠簸,终于到了山顶,天气虽是艳阳高照,但迎面刮来的大风让人直打哆嗦,今天约了张伯去他家走访,远远的看见张伯已经在路旁等候。张伯见到我们很高兴,笑脸相应,“你就是彭主任吧,好年轻的小伙子,听说你要来,我们都很高兴,但是到我家的路很远,又不好走,你真的要去啊?”之前就听村里说七檐山组的路不好走,多少也有心理准备,特意穿了适合攀登的鞋子,“没事,张伯,你只管带路,刀山火海我们都去。”我信心满满,不过玩笑归玩笑,真走起来路途之艰辛却远出我的意料。平头界除了山顶地势较为平坦,上山下山的路十分陡峭,张伯的家住在半山腰,没有车路,只有从山顶下去的一条毛路,有时还要穿过灌木丛,说是路,其实是张伯每天上山下山用柴刀辟出的一条小径,张伯虽然70多了,走山路一点都不含糊,健步如飞,比“小伙子”还快。走走停停,大约一个多小时到了张伯家,一栋木平房,一个牲畜栏,一个烤烟房,这就是张伯家的全部,深山老林里,周围几乎看不到其他人家。通过简单的交谈,得知家里常住的就张伯跟妻子两个老人,孩子在外打工,几乎一年才回来一次,平日里两个老人种种地,放放羊,一天就算过去了,收入不多。我有一丝不解,“张伯,您怎么不搬下山去跟孩子们住呢?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交通也不方便。”张伯笑笑,递来一碗热腾腾的鸡蛋面,“彭主任,我们两老在山里住习惯了,种点菜,养点鸡,日子也挺好过”,“那你们不想孩子们吗?”我试探着问,“想啊!怎么不想?不过孩子们在外打工辛苦,我们过去住帮不上忙还增加负担......”张伯说出了心里话,面有难色,想必是与子女长期分隔两地,孤单寂寞,这也是农村里一种普遍现象,年富力强的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家里多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张伯,别担心,我们会常来看您的,您还有结对帮扶干部呢,有什么困难可以向我们反映,我们一定竭尽所能”,我安慰道,“对对对,小李和小谭,他们人都很好,经常打电话询问我情况,有时还过来给我送一些生活用品,你们都是好人!其实啊,你们能来看我,知道有人还惦记着我们就很开心了”张伯脸上又露出了笑容,能来看我们就很开心了,多么简单又质朴的愿望。临别前,我说要买一点鸡蛋,借机给张伯塞了几百块钱以表心意,张伯推辞了好久,“这点鸡蛋哪儿要那么多钱”,说着往我袋子里塞了一些红薯,又退了我一百元钱,张伯的淳朴让我充满了敬意。

习总书记曾说过,“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简明而铿锵有力的宣言正是中国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心声,也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期,我们必须时刻坚守,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饱满热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历史使命。(市纪委监委办公室干部  彭四鑫)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