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清廉文化”征文】她的身份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李海瑛 编辑:谢航 2021-11-02 14:58:00
 

一个相框,挂在湖南省慈利县城区一栋极为朴素的老房子里。相框的主人,名叫蹇先珍。94岁高龄的她,除了以一名普通长寿老人的身份为四邻所知外,没有人知道她的另一重特殊身份。

眼前这相框,昏黄的人相面貌模糊,似蒙上了一层时间的尘埃。

仔细辨认,其中除了蹇先珍自己,还有三位女性。

蹇先任,二姐,老红军,部级干部,已故,贺龙元帅前夫人;

蹇先佛,四姐,老红军,水电部原副部长,105岁,肖克将军夫人;

贺捷生,外甥女,少将,军旅作家,86岁,贺龙元帅之女。

三位女性的名字,如雷贯耳,如荡壁回音,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均涂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笔,发端于湖南省桑植县。

蹇先珍的姐夫贺龙元帅两把菜刀闹革命,红二军刘家坪转兵,开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中国革命的一篇壮丽史诗,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座巍峨丰碑。

从长征一路走到新中国成立,在这段艰苦卓绝的征途中,七妹蹇先珍先后失去了三哥蹇先伟和五哥蹇先超。蹇先伟被国民党杀害时年仅21岁,蹇先超饿死在爬雪山途中,时年未满17岁。

而她的二姐、四姐,是为数不多走完长征路的女红军。二姐的女儿贺捷生,长征出发时刚刚出生18天;四姐的儿子萧堡生,出生在长征路上,他们是被母亲背着走完长征路的最年幼的红军后代。她的两位姐姐,书写了一段女性坚韧至伟的精神传奇。

在这样一个红色家庭的熏陶和培养下,蹇先珍儿时就为中共地下党革命工作送信、放风;在大革命困难时期,更是协助父亲为中共地下党组织送钱、送物。

蹇家一家人,将自己的命运极为坚定地奉献给了中华民族解放大业。

顺着县城士溶路挨挨挤挤的民房辗转迤行,步入其中一条小巷——新科一巷2号,便来到蹇先珍的家。

蹇先珍是家中最小的孩子,1945年湖南桃源师范毕业后,在慈利县城东零溪桥小学任教,后来跟随二姐蹇先任到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安静街小学继续执教,并利用这重身份掩护,暗中为中共地下党组织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她调入武汉市光荣村小学任校长。后来因思念家乡回到慈利县,先是做了一份商业局布票收发员的工作,后来在组织关怀下调回教育战线,在慈利县城关镇二完小当了一名普通教员,一步步重新做回学校校长,直至退休。

这些年来,老人隐于闹市、居于陋室。这是真正的陋室,朴素老旧至寒酸。老人恋旧,凡一厘一物皆不舍弃。那些刻着记忆印痕的老物,在她眼中,都是有故事的存在,从这栋老房子被她和老伴一砖一瓦如燕子衔泥般建成后,就伴随着她,在亲手筑就的冲淡幸福的日子里一路走来。

而在这冲淡幸福中,那些牺牲的亲人和烈士的身影始终在她的记忆中隐现,革命的硝烟似还能从照片周围的光影尘埃中扑面而来。那些人、那些事,天若有情天亦老。

也许正因如此,在老人心中,名利、得失才看得如此淡然。老人工作时清清白白,退下来更是深藏往昔功与名。与人聊天,她比普通人都低调谦和,从不炫耀家世、言及过往。她也不找组织提任何要求,连自己本应享受的待遇都给放弃了——以她的工作经历,按照国家政策本应享受离休待遇,却被她坚决拒绝。当时,她对组织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的工资已足够用了,不需要再给我更多。”

在她的家中,空间窄仄,桌椅陈旧,只有墙上那桢合影,彰显着家族的不凡。

功名将相,钟山风雨,人间正道沧桑。

相框中的亲人,已经走了一位,另外两位也已年至耄耋或期颐。旷世亲缘,渐行渐远。那些革命年代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那些民族家族苦难深重的血泪故事,在这栋老房子里,在主人无处不在的低调下,如一部电影放至尾声,正在刻意淡出人们的视线。

俱往矣。在老人这里,一切的一切,如静水流深,高山不语。

到如今,她公开承认的只有一个身份——一名有着64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们到来时,老人正安静地坐在窗前明暗交迭的光柱后,望着微小的尘粒在光柱里浮浮沉沉。她面色红润、手心温暖,言语温柔、思路清晰,岁月似不忍在她身上落下哪怕一粒尘埃。她用豁达的胸襟,将自己活成了一个盛世祥瑞。

透过岁月的尘烟,她的眼睛一直在看着这片红土地。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在桑植刘家坪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硝烟散开,一座丰碑矗立,历史,终会铭记。

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近现代的中华儿女给出了一张铿锵的历史答卷;而现在,一场国家昌盛、民族富强和百姓安乐的盛世风华正徐徐拉开时代大幕。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