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清廉文化”征文】左承统二三事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卓志宏 编辑:谢航 2021-12-24 09:04:13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慈利县曾经有一位县委书记,他忠心向党、真心为民、坦荡无私、清廉简朴,虽然任职只有一年半多时间,但赢得了慈利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称之为“左青天”。原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同志说,在他接触的党员干部中,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他就是慈利县第六任县委书记左承统。

左承统是湖南省澧县原澧东乡车溪村人,毕业于国立东北大学工商管理系,194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夕,领导和组织了澧县“四突”武装起义。1958年3月,溇澧大地处处鸟语花香、春意盎然,左承统以常德地委常委、秘书长的身份兼任慈利县委书记,不惑之年的左承统,站在慈利这块红色土地上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然而,这时全国各地“左”倾思想不断升温,一场波及全国人民群众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悄然来临。

随着人民公社的成立,公共食堂应运而生,并响亮提出社员吃饭不要钱。办公共食堂的初衷是节约粮食和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实际上却适得其反。公社生产队和食堂管死了社员的一切生活物资,严重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社员在参加集体劳动时,有的出工不出力,有的偷工减料,造成农业大面积减产。食堂粮食不够,社员口粮一减再减,社员吃不饱饭,家里又不准开锅火,天天忍饥挨饿、苦不堪言。左承统认为公共食堂是戴在群众身上的一幅沉重枷锁。1959年5月,省委书记周小舟来慈利视察工作。周小舟要他敞开思想谈工作,不要有顾忌和拘束。左承统如实汇报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特别是详细汇报了公共食堂中存在的问题,谈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第二天,左承统又陪同周小舟私访了两个公共食堂,亲耳听到了群众对公共食堂的种种不满,亲眼目睹了公共食堂存在的种种弊端。周小舟当场对左承统说,这种食堂非整顿不可,你马上整理材料报给我,我要向毛主席报告。左承统专门组织召开了一个座谈会,总结了公共食堂的六大问题,交给了周小舟同志。1959年6月,左承统参加全省三级书记会议,周小舟又单独接见他说,公共食堂不便民利民,秋收双抢后要开始整顿。1959 年8月,左承统召开公社书记会议,提出按周小舟指示的“积极领导、自愿参加”的原则,全面整顿公共食堂。群众得知这个消息后,无不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全县形成了一阵“垮食堂风”,仅仅几天时间,1300多个公共食堂应声解散。解散公共食堂这一举措,让慈利老百姓少受两年苦(全国解散公共食堂是两年之后的1961年),老百姓称他为“左青天”。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现在很多老人还对左承统在大会上说的话记忆犹新:“公共食堂口味不好,还不如单家独户喝碗凉水味道足”“两口子在一起吃两个烧辣椒都香些”。

1959 年9月,左承统参加省委扩大会议,学习传达庐山会议精神。庐山会议上,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被错误定性为“右倾反党集团”。在省委扩大会议上,几乎所有参加会议的干部都先后站出来揭发和批斗周小舟。左承统也被要求上台去批判周小舟,但他认为周小舟所讲的基本都是事实,因此拒绝上台发言。省委有人劝告他,你要同周小舟划清界限,主动揭批周小舟的问题,或许可以减轻对你的追究。但左承统依旧不为所动,双方弄得不欢而散。结果,他立即遭到撤职批斗,被打成“右倾反党集团”的死党,撤销了常德地委常委、慈利县委书记职务,下放到桃源县陬溪公社劳动锻炼。1966年,“文革”开始后,造反派向左承统提出只要检举揭发周小舟即可官复原职,他大义凛然,断然拒绝,故被定为常德地区最大的修正主义分子,毒打至残,投入监狱。1980年,组织为左承统彻底平反,安排他担任常德地委顾问,并积极与省委工作组一道,考察并组建“文革”后常德地委第一届领导班子。1985年离休后,他不仅整理了自己近千万字的读书笔记和300多首诗词,还以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将一生的经历写成回忆材料,给后人留下了生动真实的革命传统教育素材。

左承统赤胆忠心,一心为民,赢得了慈利人民的衷心爱戴。1969年元月,左承统已经被“打倒”关进了监狱,他的妻子蔡云召带着三个子女来到慈利县许家坊场坪大队劳动。当地农民得知他们就是左承统的家属后,纷纷抢着为他们搬运行李,一边搬一边说,“左书记是个好人啊,如果没有左书记,1958年我们也许就饿死了”。过年的时候,乡亲们悄悄在他们门前送了好多年货,让他们在艰难中感受到了乡亲们最朴实的温暖。左承统的小儿子左平说,当时父亲已被打倒关押,其他人像躲瘟疫一样躲着我们,生怕受牵连,但朴素老实的老百姓不怕受影响,想方设法帮助我们,经常自发来帮助我们劳动。

左承统一生勤勉、清廉、简朴,衣服总是补了又补,吃饭不准浪费一粒粮食,从不为个人和家庭谋取任何利益,临终时无任何物质遗产留给子女,唯一的也是最无价的精神遗产是每个子女一套《左承统回忆录》。他的女儿左和平说,小时候父亲留给她最深的印象就是,在她背起书包上学的时候,爸爸早已上班去了,半夜醒来,看到的是那个埋头伏案、瘦弱的背影……。由于历史的原因,小儿子左平失去了读高中的机会,父亲帮助他自学考上了常德师专,后来又白手起家创办了常德中山外语职业学校。他每年都会从收取的有限的学费中拿出1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并深入基层开展访贫问苦活动。他说,每当我尽力为贫困学生及贫困的老百姓做一点事时,内心都在与父亲对话,向父亲汇报,好似看到了父亲赞许的目光,内心感到欣慰,心灵受到洗礼。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