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童年时的年味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王懋 编辑:张交通 2019-02-14 17:29:56
 

  常言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小时候盼过年,因为有新衣服穿,有压祟钱可以拿,有在外务工叔叔的孩子可以回来,盼得那是一个望眼欲穿啊,记忆中的这些年味,还依稀地刻在脑海深处。

  盼那身大红棉袄。还记得在那除夕之夜,小心翼翼把放在枕头下面的新衣服拿出来,美美的穿在身上,开开心心地跑到爸妈身边问好不好看,尽管它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面料。但现在,对于穿大红棉袄的这种仪式感已经丢失很久很久。

  盼杀年猪,吃杀猪饭。每年腊月二十七左右,期盼已久的杀年猪日子终于来了,街坊邻居、亲朋好友这时会齐聚一堂,吃一顿热热闹闹的杀猪饭,算是对一年辛苦的犒劳;而妈妈就是那“米其林大厨”,任何食材经过她的手,都会变成人间美味,腊肉、香肠、腊腌菜,这些馋得让我两眼放光,口水直流,最调皮的是我还可以仗着自己是“幺儿”,时不时偷吃“年货”,大家心照不宣,嘴上却舍不得说我,那时的满足让我回味至今。但现在,对杀猪饭的垂涎感已离我很远很远。

  盼“压祟钱”。大年三十晚上,熬到十二点,看完春晚后,一扫疲惫劲去找爸爸妈妈要压祟钱,这时我总是跟爸妈撒娇,“这么少呀!不多给点我就哭,让祟把你们的宝贝儿子抓走。”昔日严厉父亲总会在这天让我耍下赖,但现在,压祟钱的盼望感已离我很远很远。

  都说小年是春节的序曲,父辈们以腊月二十三为界线,小年一过,就意味着正式过年了,从这天起,不准吵架、不准生气,要保持心情愉悦,预示来年一帆风顺,这在我童年记忆中留下了无比美好的印象。

  然而,随着年岁渐长,对“年味儿”的诠释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一些不良风气已让春节不堪重负,内心开始“怕过年”,甚至常常感到很无奈、很烦闷。

  烦各式采买、铺张浪费。中国传统节日都与大吃大喝有关,买买买成为当下最时髦的采购语,小吃、零食、大鱼大肉、新衣服都必买,考验国民的购买力在年前得到充分展示,过年还必须有鱼,意示“年年有余”。在一系列疯狂采购后,开始准备大年三十的年夜饭,那可以用“满汉全席”来形容也不为过,全家人仰马翻忙活了一天,终于可以美美地吃上团圆饭,其实最后吃掉的少浪费的多,反正是过年,剩余饭菜倒掉也心安理得。

  烦相互宴请,迎来送往。过年还考验财力,以节气为名义的“微信抢红包大战”近年来愈演愈烈,从大年初二开始,各种门道的“春客”宴请应接不暇,空着手去终归不妥,于是买了礼品,这本无可厚非,可让人诧异的是,席间,不断有客人在送主人家的小孩或老人红包,自己觉得过意不去,只得跟风、随大流,一场饭局下来,让人很郁闷,感觉像赴了一场场“鸿门宴”,且不说春节过后“钱包彻底变成了钱夹”,就这无止境的相互宴请,迎来送往,能让好好的春节变了味儿,实在让人头疼!

  从小时候“盼过年”到现在“怕过年”,真心希望“年味儿”少一些物质铜臭的味道,少一些攀比的劲头,少一些相互请吃的饭局,多一些万家团圆、普天同庆的单纯热闹,多一些拉拉家常、积极向上的健康氛围,回归传统佳节正本清源、温暖团聚的本质!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