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规矩第一华堂村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魏咏柏 编辑:张交通 2019-05-20 15:54:29
 

  来到华堂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八个飘逸隽秀的大字:“书圣故里,翰墨飘香”。村牌一侧,刻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古文名篇、书法名作《兰亭集序》,作者就是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

  华堂村位于浙江省嵊州市东部,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晋永和十一年(355年),王羲之不堪官场倾轧,从会稽来到嵊州金庭观隐居。王羲之所属家族琅琊王氏是著名的望族,素来重视对子孙后代的礼教。王氏先祖曾留下“信、德、孝、悌、让”五字为核心内涵的遗训。王羲之离世后,葬于故居不远处瀑布山南麓。后来,子孙筑室为庐守墓,久而久之,王氏子孙遂在此繁衍生息,并取名“华堂村”。

  华堂村倚靠卧猊山麓,一条平溪江穿村而过。走上木板桥,平溪江边的马头墙倒影水中,如梦如幻,如诗如画。过了木板桥,便是羲之广场。不同字体的“之”字刻于石板上,可见前-后两个牌坊,前为“书圣牌坊”,后为“进士牌坊”;又见左右两个池塘,左为莲塘,右为荷塘,种有荷花及睡莲。

  双塘左侧是新祠堂,为清中期建筑,是王氏宗祠的一部分,现辟为“羲之家训馆”。正中挂着王羲之画像,两侧是王献之和王操之画像。王羲之画像两侧是王氏家训:“上治下治,敬宗睦族。执事有恪,厥功有懋。敦厚退让,积善余庆。”此外,王氏家族还制定了26条族规,为家族成员立下更加具体的规范。

  双塘右侧对面是大祠堂,系王氏宗祠,堪称华堂村最精美的古建筑之一,现存的建筑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是王羲之后裔祭祖圣地,迄今已有500余年历史。第一进为门楼(慈节坊),屋脊翘角,单檐歇山顶,正中有匾额“孝节王氏家庙”,背面是大明正德七年的“纯一不二”匾额。进门楼一座三孔拱形雕栏石桥,非常精致;第二进为孝节殿,上挂“书道千秋”匾额,大殿三面环水,栽荷养鱼;第三进为大殿,里面供奉着历代祖先的牌位,两侧厢房围合。整个祠堂,祠前筑塘,祠内设池,池上架桥,楼池相映,古朴典雅,在宗祠建筑中独树一帜。

  村中有两条东西走向的前街和后街,还有两条南北走向的上横街、下横街,构成“井”字形状。前街最西面有前更楼,后街最西面有后更楼,都是明代建筑。“井”字形中心原来北有神堂,南有戏台,现仅存古戏台还保存完好。

  在华堂村,有一条石质黝黑、滑润的水渠特别引人注目。这条被当地人称为“九曲水圳”的人工水渠,已有500多年历史,为王羲之三十六世孙王琼之妻石氏捐资修建。当年为方便村民吃水用水,她变卖首饰与嫁妆,筑起了这条水圳,从村外平溪江引入清水。对水圳的维护,王氏族谱中有严格的管水条例,村民分时段、分功能取水,并互相监督,违者要按族规处罚。至今水圳仍完好无损,清流如故,靠的就是“规矩”二字。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自王羲之始,在当地王氏后代中,120余位官员没有一人因贪污而被罢官。据史料记载,华堂王氏家族从南北朝以来,共走出20位御史官,且都留下了廉明、正直的口碑。

  时至今日,华堂村依然清流照人,清风扑面。以规矩树家风,以家风带社风,凭着千年不灭的一抹墨香、一股清气,后继者们正奋力握笔、满怀信心,挥写着王羲之书艺、品格和他那让人回味无穷的遗风规训。

  华堂村,无愧于“江南规矩第一村”。(慈利县消防大队 魏咏柏)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