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有令不行”的背后是“为官不为”

来源: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周俏丽 编辑:张交通 2019-07-03 16:01:25
 

  “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矛盾躲着走,看见难点低头走,严重贻误党的事业发展、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严重破坏党和政府形象,影响极为恶劣、教训极其深刻。”日前,中央纪委网站通报了曾任山西省临猗县县长、山西省运城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的李建刚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对中央的决策部署消极应付、有令不行,最终将自己推向党纪国法对立面的消息,发人警醒。(6月13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从县长被调整为市林业局局长,李建刚认为是动了自己碗里的“奶酪”。口口声声“四个意识”“两个维护”,背地里却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上级决策部署不贯彻、不落实,我行我素不担当,一心想着以不作为向组织“叫板”,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研究所编制人员等重要问题,李建刚“怕”字当头,畏首畏尾:“这些工作容易引发争议,我们宁可被上级通报,也不积极推动。”

  有利图之,无利绕之,宁做千件无用事,不做一件有责任风险的实事、好事,说的就是李建刚这种“有权任性”的官员。对召开紧急党组/局务扩大会议,研究职务评定、业务丛书订阅事宜忙得不亦乐乎,但对党中央密切关注的污染防治等重要问题,却熟视无睹、置若罔闻,置党的事业、人民利益于不顾,“小事开会研究,看似重视,实则是以集体决策为名逃避个人责任。相反,在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上,李建刚却无动于衷、消极应付,甚至连一次专题会议都没有召开过。”

  拈轻怕重看似“聪明”,却是“小聪明”,怕担责任、怕冒风险、怕踩红线,遇事“躲”字当头,“退”字当先,搞所谓的“明哲保身”,是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的表现。党员干部如果养成“遇到问题绕着走、有了任务率先推”的坏习惯,那么资金来了不敢用,项目来了不敢下手,矛盾来了撂挑子,就像提着冒烟的手榴弹,谁都不敢做决断。如果官员都像这样,那我们拿什么来趟出改革新路,开启党的事业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说,“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无论身处什么层级的职位,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职责。领导干部不担当,就是对党的不忠诚。古人云,一念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为官不易”的抱怨,“为官不为”的懈怠,从根子上说,还是私心重、杂念多。李建刚之所以“心里有气”“埋怨组织”,敢公然与上级决策部署“顶牛”,主要是因为“没有被任命为县委书记,县长职务也没保住”,动了他权力的“奶酪”:担任临猗县长期间,他把扶持资金当成随意套取的“唐僧肉”,大肆贪污;把事关地方发展的项目建设当成利益交换的“筹码”,收取贿赂。

  为官者,人民衣食父母也,吃国家俸禄,拿国家薪水,应该造福一方,“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如果为官一任,碌碌无为,贪污受贿,欺诈和鱼肉百姓,甚至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这样的官员终将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期。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改革的深水区,急需要更多的干部站出来,顶上去,打开一片新天地。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领导干部作为广大党员群体中的“关键少数”,身处关键岗位、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组织和人民给予厚望,我们不干,谁干?我们不担,谁担?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当官最重要的落脚点是“担当”。各级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以实干为荣、以担当为能,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披肝沥胆,才能以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创造出一番经得起人民、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成绩,不负组织和人民的重托。 (桑植县河口乡 周俏丽)

♦ 阅读上一篇

♦ 阅读下一篇